週休三日革命 資方與勞方的信任戰

台灣於2023年度的補班次數高達6次,因此引發許多民怨,部分人認為一週上班六天太勞累,應更加平均的分配,如今英國則剛完成一場全世界最大規模的「週休三日大革命」,參與的企業包含銀行、速食餐廳、行銷公司等,共70家企業與3,300名員工參與為期6個月的實驗。
By 加分誌 2023/03/16 00:00:00
文/ERIN  圖/Pexels

時代推進了勞工價值

「一週工作5天是20世紀的想法,不再適合21世紀」前REA集團董事長安德魯‧巴恩斯〈Andrew Barnes〉這樣說著,他就是《週休三日 工時革命》的作者,同時於世界掀起一場工時風波的颱風中心。世界在工業革命後的全職工作通常每週工時為60至70小時,長時間的勞動代表著個人的價值與生產力,但隨著時代變換,網路的普及,工時已調整為一週40小時,也就是現在的週休二日。



如何延長員工生產時間 週休三日的起點

讓安德魯‧巴恩斯動念發起這場革命的來源是一項報告,《經濟學人》雜誌曾做過的一份資料,根據統計,一天上班的8小時中,員工具有生產力的時間約只有1.5~2.5個小時,這個數據震驚了他,也讓他開始思考「如何讓員工的生產力多40分鐘?」,如果是這樣,週休二日與週休三日則沒有什麼分別,便開始規劃起這項實驗,並寄了一封電子郵件給人資協理,表示想進行這項實驗,最初他碰到了許多障礙,團隊中大部份的人認為不可行又不合理,未開始執行已遇到許多障礙。

取得數據 積極實驗

這項政策的實踐,在實行前就困難重重,除了要尋找有相同理念的業主,還需要思考若研究不成功,如何才不會對企業造成重大的傷害,因此,為了獲得完整數據,安德魯先試辦了八週,並另外聘請研究人員來驗證是否可行,讓參與的業主能放心嘗試。使用自家員工實行八週的週休三日計畫後,讓他更加確信「一週工作5天是20世紀的想法,不再適合21世紀」,且獲得了部分企業的正面參與意願。



工時變短 生產力卻提升

安德魯‧巴恩斯的這項實驗結束後,9成的企業並不想恢復到週休二日的制度,而是持續推行週休三日,這些企業發現,給予員工適當的休假時間,換來更高的工作效率,實驗期間,公司收益平均增加1.4%,員工離職率降低57%,有7成的員工表示工作倦怠感降低、39%壓力減輕、43%感到心理健康有所改善、54%認為負面情緒減少,這些員工因為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情緒也獲得舒緩。

業主與勞方的信任拉鋸戰

既然實驗結果這麼成功,為何世界各地沒有迅速跟進呢?主因來自部分企業主並不相信減少工時可以增加收益,無法放開手去做。參與實驗的公司,為了實行一週工作四天的計劃,將許多制度化繁為簡,且讓員工自主性提高,彼此協調工作內容,光是這個部份對較為保守的企業有困難,因此,安德魯‧巴恩斯與夏洛特‧洛哈所創立的非營利組織「4 Day Week Golbal」正持續的推廣「週休三日」這項理念,希望藉由英國的實驗成功推廣至全世界。



「周休三日」在台灣是否可行?


如果台灣要實行「週休三日」,首先遇到的困難,就是台灣與英國有著不同的產業結構,其中,代工與餐飲業則需要工時的支撐,如實行週休三日,必定會直接影響到產業的收益,降低工時也意味著成本升高。另一方面則可以思考,如台灣企業跟進實行「週休三日」,企業環境是否能達到足夠的信任感,將公司的責任分配賦予給員工自身去判斷,同時也有許多不同的觀點,例如,不如給予彈性極大的上班時間,讓員工自己擁有調整工作內容的權利,如3M及Google都是相當成功的案例,此方式不僅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能,同時讓企業獲得較高的效益。



降低離職率 提高企業收益

在這項世界最大規模的勞動實驗中,並非單純的多收一天假,而是從公司的制度中化繁為簡,去掉不必要的會議,且讓員工選擇是否需要參與所有會議,週休三日也能彈性規劃時間,並非「非休三日不可」,只是將一樣的薪水改為32小時的工時,讓勞方有更多時間與家人相處,自主性變高,工作也能更集中精神去處理。以結果論,光是減低57%的離職率就省去許多人事上的成本,平均收益還因此提高,其中的秘訣就在於員工的幸福感,週休三日的美好結果帶給世界更加正面的回饋,也許離我們並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