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ERIN 圖/Pexels
忽視與貶低也是虐待
西班牙德爾瑪醫院醫學研究中心〈Hospital del Mar〉的一項研究顯示,童年創傷與未來精神疾病風險之間的直接關連,據彙整、分析超過9萬個病例中,最常見的童年創傷包括虐待、忽視、貶低和霸凌,遭受任何一種創傷皆會損害大腦,並以疾病的形式造成生理或心理負擔。
傳統中式教育下的弊病引發身心疾病
在華人社會中,時常使用貶低或羞辱的言語打擊孩子,藉以提高父母的地位,讓孩子乖乖聽話,長時間接受這樣的壓迫會造成負面的兒時經驗,這類人大部分長大後不會認為自己有受到壓迫,甚至是遺忘掉這些負面經驗,但因家長忽視孩子內心的需求,運用羞辱或責備的手段教養孩子,進而造成創傷,而這些創傷已影響到大腦的功能,成為隱性的「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在這樣的負面壓力下成長,則會提升下列身心病的患病率:心血管疾病、焦慮症、憂鬱症、藥癮問題、酒癮問題、癌症、肥胖症、高血壓以及極高機率的家暴加害者。
無法抵抗的情緒重現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患者在遇到一些人際相處問題時,可能會出現「情緒重現」的狀況,患者會感到無助、渺小、脆弱、一切都很困難、彷彿世界末日就要出現,極其痛苦,此時正在重新經歷童年最糟的情緒中,過去的記憶壓過了理性的腦部部位。下列提供幾種自我療癒方法,有助於管理情緒重現。
將理性腦活化 降低情緒重現的傷害
1. 對自己說:「我正在經歷情緒重現。」
2. 提醒自己:「我感到害怕,但我沒有危險,我現在很安全。」
3. 安慰鼓勵的對待內在小孩,提醒自己現在是處於成人的身體中。
4. 抗拒內在的誇大與災難化。
5. 允許自己哀悼。
6. 學習辨識會引發情緒重現的因子。
7. 搞清楚情緒重現了什麼經歷。
8. 對緩慢的復原過程要有耐心。
相信自己並不孤單
無論你正在經歷什麼樣的創傷,都需要告訴自己你並不孤單,這些情緒反應並不是自己的錯,即使童年經有過不好的經歷及創傷,但請相信自己可以進步、可以克服這些情緒反應,未來並非一片黑暗,你也擁有被愛的資格。正視自己經歷過的傷痛,才是克服傷痛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