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萬博開放寵物入場?不是有愛就OK

繼東京奧運之後,日本下一個最受矚目的國際盛會,就是將於2025年舉辦的大阪萬國博覽會。這一屆大阪萬博以「設計充滿生命光輝的未來社會」為主題,包括「拯救生命、賦予生命力量、連結生命」三個子題。於是,有些熱心人士便倡議,要讓其他的生命一起與會同樂。但是這份好意,真的能讓所有人和動物都滿意嗎?
By 加分誌 2023/05/09 00:00:00
文/邱立崴 圖/Shutterstock

貓奴市長的發難

大阪萬博已經進入倒數兩年的緊鑼密鼓籌備階段,不過除了因烏俄戰爭造成國際原物料高漲,導致會場建設投標不順利的問題之外,近日又有另一件充滿挑戰性的議題,為這場盛會投入了變數,那就是「該不該開放寵物入場」?

這項提案的發難者,包括了在10年前大阪府知事時代,就大力爭取籌辦萬博的大阪市長松井一郎。這位以貓奴著稱的市長表示:「寵物是家人,既然這屆萬博的主題是『設計充滿生命光輝的未來社會』,那麼讓所有生命都能相伴前來是當然的。」對此「日本陪伴動物協會」會長東海林克彥教授也表示贊成,認為「只要找對方法就能實現」。

針對這項提案,萬博的主要營運單位「日本國際博覽會協會」已宣布列入規劃,並召集相關領域人士進行研擬。然而在美意之下,卻有許多實務上的難題待解決。



堆積如山的難題

開放寵物入場,首先必然要考慮的就是預算問題。排泄物的清潔,臨時寄放與醫療服務的設置,都會增加額外的營運成本。對於過敏或氣喘病患者來說,動物毛髮也有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動物恐懼症者的心理壓力,也必須納入考量。會場的聲光設施還可能使動物驚慌,造成傷人事件。現階段主辦單位草擬的對策包括將寵物限縮在小型貓犬、原則上不開放寵物進入場館內部、限定入場期間與區域等等。

另一部分人則站在動物的立場深表憂心。獸醫師川村幸治指出,開放入場對寵物們來說沒有好處,反而增加牠們的負擔。例如貓的警戒心強,處於人潮之中會感受到極大的精神壓力。此外貓狗的體型離地面較近,在炎熱的戶外承受到的地表熱反射將比人類更嚴重,再加上會場擁擠,更加容易中暑,甚至窒息。



問題還不僅止於萬博會場內。會場所在的人工島夢洲離大阪市區較遠,且萬博的交通方式僅限鐵道與接駁巴士,這除了讓人與寵物入場都增加挑戰性,一旦寵物健康出現危急情況,要送醫也更不便。鑒於以上顧慮,川村醫師已向大阪市表達反對意見。

先前在台中的寵物展,曾發生過犬隻互咬的事件,凸顯出動物會因領域性產生攻擊行為,一旦領域受到威脅,即使再親密的主人也難以控制其行為。這也是動物在大型活動會產生的一個不安因子。

能被接受的才是愛

雖然現在並不能斷言說大阪萬博無法解決上述的難題,或許透過各方努力,最終真的能促成一場人與動物同樂的盛會也說不定。不過從這類例子也反映出,許多飼主縱然對寵物真心關愛,視同家人,但卻忘了牠們終究不是人類,不論在生理或心理上的需求都與人相異;更容易無視其他人的感受,而徒增困擾。

對於寵物,在付出愛心的同時,也需要補充與牠們切身有關的常識,用心聆聽這些不會說話的伴侶之心聲,才不會讓自己的愛「收發不良」,使善意淪為自我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