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竹藝術博覽會匯聚豐沛能量,打造新竹藝術盛會

第四屆新竹藝術博覽會6月9日至11日於國際五星級連鎖豐邑喜來登大飯店舉辦,近年大新竹地區經濟高度發展,創下全國收稅之冠、最富村里美名,尤以疫情中新竹地區仍是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區域,看好其收藏潛力,本屆新竹藝術博覽會不少藝廊專程參展,為收藏家與各界人士呈獻多元創作。宏藝術帶來何清欽的作品,可愛的熊貓與豐富多彩的畫作,讓人感受到一股歡愉的氣氛。
By 加分誌 2023/05/26 00:00:00

第四屆新竹藝術博覽會6月9日至11日於國際五星級連鎖豐邑喜來登大飯店舉辦,近年大新竹地區經濟高度發展,創下全國收稅之冠、最富村里美名,尤以疫情中新竹地區仍是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區域,看好其收藏潛力,本屆新竹藝術博覽會不少藝廊專程參展,為收藏家與各界人士呈獻多元創作。

宏藝術帶來何清欽的作品,可愛的熊貓與豐富多彩的畫作,讓人感受到一股歡愉的氣氛。雅逸藝術中心則是帶來台灣前輩藝術家-吳昊的作品,藝評家-蕭瓊瑞更曾對吳昊的創作,提出「油畫中蘊含著版畫的趣味,版畫中透露著油畫的肌理」的讚譽,說明他出入油畫與版畫的怡然自得。來自新竹的名冠藝術館,則是帶來張天健的作品,畫中隱現的山水林木,如營造一處空靈靜寂,讓觀者得以神遊感受,忘時忘塵囂的心象世界。乙皮畫廊則是帶來莊臥龍的作品,他的創作,從大自然的光影層次脈動,發展出一種流動的過程。

晴山藝術中心帶來旅美藝術家曾新耀的作品,在作畫過程中使用刮刀,讓各種色塊和線條能夠相互淡入淡出,大面積的作畫,則表現出記憶隨著時間淡去的模樣。來自桃園的隱藝術帶來王泰融的作品,他的作品希望讓人返回生命本初無憂無惱的純質,一個清淨無染的桃花源。藝星藝術中心帶來陳昱凱的作品<祈雨儀式>用手牽手跳舞,在類地行星中乞求繽紛燦爛。念云藝廊-呂沅澤,帶來寫實繪畫的作品,因寫實特殊的美感,與油畫媒材在古典技法創造出一種視覺幻象。99°藝術中心則帶來吳丁賢的作品,「線型空間」在線條的自由度上更為靈活。

在他粗獷的書法式墨線裡,加入了些極細的線條,使得在層次上有更為細膩的對比與形體感。疫情減緩下,國際藝術市場也開始動了起來,來自韓國的AP Gallery及馬來西亞的G13 Gallery,也是看好新竹經濟發展前景特來台參展,本屆新竹藝術博覽會參展畫廊逾30間,呈現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的作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等不同形式的藝術創作。
 

呼應科技之城的元宇宙藝術

元宇宙數位藝術,近年來在國際上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追捧。其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藝術家能夠在虛擬環境中盡情創作,也讓觀眾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欣賞到這些作品。此外,元宇宙數位藝術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也讓藝術家們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和創意。本屆新竹藝術博覽會特與LABIE.io元宇宙數位內容交易平台合作,藝博會VIP可以獲得一份限量版的伴手禮物,即由LABIE.io製作的元宇宙數位雕塑Maskat,購票入場的民眾也有機會抽到元宇宙數位畫作,日本藝術家長谷川洋介的作品,作品,讓參觀者可以體驗到元宇宙數位藝術的魅力,這種創新的藝術形式,融合了科技和藝術,展現了對未來的探索和想像。
                                                              

豐富多元的展期活動

新竹藝術博覽會因應元宇宙主題,特聘請台灣數位藝術專家,財訊藝術專欄作家-廖康樾先生,分享他從藏家、專欄作家的角度來看古典藝術與數位藝術的行動方案,另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羅禾淋副教授,則是由藝術家的角色分享AI藝術對於創作的改變與影響,想要了解藝術收藏、藝術市場、藝術創作不要錯過本次精彩論壇,展期新竹藝術博覽會更於每日16:00定時導覽,讓參觀民眾打開賞析的眼界,豐富多元的展期活動,為參觀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體驗當代藝術,共同探討藝術的魅力和意義。

新竹藝博會作為台灣藝術領域最具潛力的平台,本屆新竹藝術博覽會集結國內外畫廊與跨界創意團隊共演,匯集豐沛能量,打造新竹藝術盛會,這將會是一個充滿創意和想象力的藝術盛會,值得期待和參與。


展覽資訊:
藏家暨貴賓預展6 月 09 日(五) 12:00 - 20:00
公眾展期6 月 10 日(六) 11:00 - 19:00
公眾展期6 月 11 日(日) 11:00 - 19:00

論壇活動:
時間: 2023年6月9日(五) 14:00~15:30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 羅禾淋 副教授
主題:化繁為簡或化簡為繁的藝術拓樸 – 關於人工智慧的幾個反思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碩士與國立台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所博士。從事科技藝術、跨領域藝術的創作。創作方面以國高中時期重度沉迷網路遊戲的生命經驗為核心,作品探討「虛擬的力量」、「速度的快感」等科技時代的異變,以網路移民世代的「移民病」為創作的主軸。作品榮獲國內外多項電子藝術節、當代藝術節的肯定,如2008、2010、2011、2015台北數位藝術獎、2009、2010、2013FILE國際電子藝術獎等競賽,並參與多個重要的國際展覽,如SIGGRAPH、SIGGRAPH ASIA、FILERIO、PIXILERATIONS〔v.8〕、ASYAAF亞洲國際青年當代藝術節、ACM Multimedia Art Exhibition、2014、2017 Ars Electronica Festival、丹麥Click電子藝術節等展覽。與多個雙年展,如2015WRO波蘭媒體雙年展、2017亞洲藝術雙年展等。是台灣第一位使用四軸無人機進行創作的藝術家,作品榮獲台北數位藝術表演獎首獎,並獲邀於Ars Electronica Festival展出其無人機跨界之作品。

長期研究網路文化與數位科技,對應日常生活、環境、城市等議題。在跨領域策展方面,開創「裝置文件」展出的方式,策展經歷包括:「GAME‧NOT OVER‧YET電玩藝術特展」、「從初音開始 – 當代藝術與偶像文化特展」、「當漫畫介入社會」等等。當代藝術議題方面,以寶藏巖的駐村經驗出發,長期觀察城市與邊陲之間的關係,規劃有「微共鳴-後居所的未定」、「廢墟X都市X怪談」、「日常壞軌」、「都市寄生術」、「都市馬赫帶」、「鄉愁製造機」等策展。2012被選為台灣畫廊協會畫廊周年度策展人、2013台灣視覺藝術協會年度策展人、2015與2016大內藝術特區藝術節年度策展人、2017新樂園藝術空間20周年策展人。



時間: 2023年6月11日 (日)14:00~15:30
財訊雜誌藝術專欄作者&資深藏家 廖康樾先生
主題:2023藝術市場速報與古典潮對話的策略行動方案



台大商學系國際貿易組學士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企管碩士
國內外半導體業、金融業資歷廿餘年,現自營醫療器材製造貿易與電子商務,並於大學兼任教職。
收藏初體驗: 1995年,一件明代的陶器水注,一幅炭筆素描。
收藏項目: 中國骨董與當代藝術二刀流
收藏理念:  義大利哲學家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因此,收藏的藝術性,感動力,獨創性,能否彰顯時代精神(Zeitgeist),製作的匠心等等才是我收藏的主要考慮。而藏品上下古今,橫決八方正可提供辯證性的省思與學習,擴大鑒藏的視角。就具體作用而言:我藉由對藝術以及歷史共鳴的具象紀錄的藏品,觀想渺小的自己參贊了創作事功。從這點來說: 收藏是一種人生價值與個性的自我寫真。因此,收藏對象與策略必然隨著自己的成長與環境的遷變而調整。所以我近年中國骨董的收藏漸減,而攝影、錄像、數位、裝置藝術的比重漸增。這也是我越來越注重當下世界觀(Weltanschauung) 與人類處境的物質化註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