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佳如 圖/pexels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來自於憂鬱症年輕化和就醫率低,而就醫率低和了解程度有關,有時明知內心需要出口卻不知途徑,加上對心理諮商不了解而卻步。究竟心理諮商在做什麼?可以先做何準備?

心理諮商就像心的急救箱
面臨人際衝突或壓力常會勾起人心中陰影,心理諮商就如急救箱,能在專業心理師引導下止血。除了短期諮商,還會依個人情況安排適當次數,有時長達半年到一年,陪你宣洩壓力以及對人際關係產生的困惑。若狀況嚴重經評估會加強高風險個案醫療轉介,接住每位需要幫助的人。

放輕鬆、作筆記,諮商也能很容易
在心理諮商前先放輕鬆,不要當成高門檻的事,就像感冒看醫生,心理受傷也需專業人員幫忙舒緩情緒。可以先思考或作筆記寫下困擾的事,結束後反思諮商有沒有幫助,心境有無轉折,觀察自己的變化。
心理假,讓心去放假
此方案年齡層設在大學到剛出社會的階段,考量到身分轉換,內心容易徬徨,也有大學推動「心理健康假」讓校園生活有喘息的時間。
年齡層下修的可能性?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推出後,許多人關心能否將年紀下調至國高中生。此外該方案另一限制為實體諮商,若在離島或偏遠地區,找尋適合自己的心理師需要舟車勞頓,這些都是未來可以調整的地方。
結語
心理諮商可以幫助年輕朋友自我覺察、傾訴情緒等功能,讓當事人可以透過心理衛生專業人員的協助,勇於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擁有健康心生活。
※心理諮商機構名單 https://pse.is/56w7x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