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佳如
圖/pexels
孩子的內心敏感易碎,在成長過程中,透過與人相處、交際的過程,不斷探索並形塑價值觀,過程中難免有犯錯或踰矩的時候,如果發生在校園,可能會面臨師長以糾正行為的名義,進行體罰之實,有些老師還會說「現在我打你,以後你會感謝我」合理化自己的行為,這樣的作法,可能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不當體罰,瓦解孩子的信任感
體罰的嚴重性在於孩子面臨信任感的瓦解,家庭與校園是孩子成長經驗中最重要的兩個港灣,假使家庭狀況不甚理想,孩子會在校園尋覓支持,可是若連在足以信賴的校園中,仍遭受到師長的否定,甚至不當體罰時,對成人的信任將迅速崩壞,需要花長久的時間重新建立信賴關係。
不只受罰同學受傷,目睹同學同樣負傷
老師除了與學生教學相長外,更重要的是扮演人生前輩的角色,有如引航人般,讓學生在有限的生活範疇內,看到一名成年人在社會中如何為人處事,如同漣漪一般默默為學生帶來正面的效益。同樣的,動手打人、出言不遜的印象,也會如同一顆種子,栽在每個目睹不當行徑的孩子心中,產生負面的影響。孩子的教育,不應該建立在彼此傷害、互忌上,願每個人都能被善良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