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加密貨幣? 進入幣圈前先三思

若要問身邊的人有沒有在投資,相信這幾年聽到的答案,不再只是股票、基金,投資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的比例也逐漸提高,不過你真的了解什麼是加密貨幣嗎?進入幣圈究竟有什麼樣的風險呢?
By 加分誌 2024/01/22 00:00:00

文/Alison   圖/pexels
 
比特幣(Bitcoin)是 2009 年出現的一種虛擬「商品」,由於不是以實體形式存在,而是在電腦世界中以虛擬方式呈現,最初的設計理想,是試圖建構出一種新型態的電子現金,因此,一般稱其為「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或「虛擬通貨」(virtual currency),只是迄今發展未如預期。
加密貨幣存在於電腦世界,很容易透過網路跨境流通,以去中心化方式運作,也就是使用者可私下直接完成交易,無需傳統金融機構的介入。另外也利用匿名的帳戶,保護交易隱私。然而,這些特性也衍生出許多風險。

加密貨幣的風險

加密貨幣的歷史為15年,發展還處於早期階段,技術還不夠成熟後。此外,區塊鏈是一個更迭非常快的領域,不斷出現新的技術,難免存在不足,這也正好成為被駭客攻擊或利用的弱點。

1.價格易受人為操控,波動大
由於加密貨幣多缺乏內含價值、無法合理評價,且易受人為操縱、炒作,導致價格波動劇烈,投資風險大,例如 2018 年主要虛擬通貨價格的跌幅分別在 6 至 9 成以上。

2. 去中心化機制,缺乏保障,損失不易求償
提供加密貨幣交易之平台,同時亦保管投資人的虛擬通貨,一旦遭駭客入侵、資料毀損,或平台惡意倒閉,將損及投資人權益。此外,由於加密貨幣多採去中心化發行,並非任何發行人或機構的負債,亦沒有任何主管單位支持,如系統運作失常,損失不易求償。

3.匿名交易不易查證,易遭不法使用
由於加密貨幣多為匿名交易,查證不易,已有不法人士假借投資加密貨幣名義,將傳統金融詐騙、傳銷吸金等犯罪手法重新包裝,騙取民眾財產。此外,加密貨幣也易被用於洗錢、資恐、逃稅、規避管制等不法用途。

央行對加密貨幣有何看法?

各國央行均認為加密貨幣不是貨幣,而較類似投機商品或投機資產的概念。台灣央行與金管會亦於 2013 年底聯合發布新聞稿,認為比特幣不是貨幣,是高度投機之虛擬商品,並籲請投資民眾注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