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下半年職涯攻略:職場就業趨勢深度剖析

2025 年的下半年,整個世界局勢與產業生態正處於加速變革的階段:數位科技持續推進;跨國企業與新創公司都在積極尋找新的利基市場;同時因應人口結構改變、環保意識抬頭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 對於大學生與社會新鮮人來說,這些改變看似複雜,卻蘊含了許多發展機會。想要在職場上站穩腳步, 或是抓住產業跳板,先理解大環境的脈動絕對是關鍵。
By 加分誌 2025/05/05 00:00:00

圖/freepik、shutterstock

 

持續轉動的世界巨輪

根據勤業眾信(Deloitte) 在2024 年針對全球250 家跨國企業進行的調查,有62% 的企業表示會在未來兩年進一步分散供應鏈風險,尋求多國佈局或在地化生產。這意味著全球化並未「退潮」,而是走向「多重供應鏈」的模式。

一方面,企業在全球市場中依舊需要跨文化經營的人才;另一方面,不同國家也開始重視自有產業基礎與技術內生化。對大學生與新鮮人而言,「國際視野與在地深耕」二者兼具,在未來職場將更受青睞。

而在數位經濟領域中,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的《未來就業報告》預估,2025 年全球數位經濟產值將佔整體GDP 的25% 以上,比2020 年增長約8%。此趨勢反映在各產業加速進行雲端化、智慧化與自動化的腳步。也因此,眾多企業對於數位人才可說是才若渴。

IBM 在2025 年度趨勢報告中則指出,非科技背景部門對「數位技能」的需求將比2020 年增長3 倍以上,包括醫療、金融、零售、教育等都需要基本的數位工具運用及資料分析能力。對此,大學生最好在校期間就儲備一定的程式、資料分析或數位行銷等跨領域技能。

講到數位經濟,就不能不提近年受到關注的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議題。根據KPMG 的一份2024 年企業永續報告,全球前250 大企業中,約80%已將ESG 納入公司營運策略,並逐步落實在減碳、生產流程改善等面向上。綠能顧問、碳足跡分析師、ESG專案管理等職位,將在2025 年下半年繼續受到市場重視。

 

關鍵產業趨勢觀察

為了幫助大家更有條理地理解2025 下半年有哪些產業具發展潛力,以下將介紹幾個值得關注的領域,並說明這些領域可能出現的機會與挑戰。

【資訊科技產業】
AI 在2025 年之後將從各種應用中累積更龐大的資料量,深度學習演算法的效能也將更加強大。這意味著不僅是軟體工程師,懂得資料分析、模型優化以及AI 專案管理的人才也會成為市場炸子雞。

企業的營運模式愈來愈依賴雲端平台與IT 基礎設施。雲端架構師、DevOps 工程師、網路安全專家等職位的需求攀升。對大學生來說,擁有雲端技術認證或在校期間參與相關專案經驗,將能幫助履歷大大加分。

【綠色能源與環境相關產業】

全球對綠色能源的需求在未來只會持續上漲,政府政策的補貼與民間資金的注入,也帶動了再生能源設備與方案的蓬勃發展。從研發、製造到維運管理,都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才。

除了直接從事綠能開發,一些企業也會招聘ESG顧問、碳足跡分析師等新興角色,確保公司在製程或供應鏈上能達到減碳指標。這對環工、化工、生態學背景的畢業生,以及對ESG 有研究或興趣的人來說,是一個嶄新的職場舞台。

【生技醫療與健康照護】
人口老化與個人健康意識抬頭,促使生技醫療快速發展。尤其是結合大數據與基因檢測的精準醫療,能更精準地提供預防與治療方案。這領域對生技、醫學、數據分析等跨領域人才的需求會持續攀升。

新冠疫情之後,遠距醫療與智慧醫療的接受度大幅提高。未來,遠端健康監控系統、AI 診斷輔助工具等應用越加普及,需要同時懂醫療流程與數位技術的人才。

【電子商務與數位行銷】
人們的消費行為在疫情期間已經大幅轉向線上,而後期的回流並沒有讓線下零售完全被淘汰,而是出現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O2O)。電商平台、物流服務、數位支付等環節的需求持續增長,對行銷、數據分析、客戶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巨大。

社群媒體依舊在行銷策略裡扮演關鍵角色;品牌也越來越樂於與KOL 或直播主合作。對年輕世代來說,如果能掌握拍攝、剪輯、多媒體設計及網路行銷等技術,就能在新型態社群生態中占據優勢。


 

自媒體經營:新時代的「個人品牌」

在2025 年下半年,除了傳統職場機會之外,自媒體經營也成為年輕人打造個人品牌與獲得收入的另一條重要管道。無論是拍攝短影音、撰寫部落格文章、經營Podcast 或直播帶貨,都能在網路世界中創造價值。

我們同時也能觀察到, 社群平台日趨多元,YouTube、Instagram、Podcast、Threads 及各類平台都為想要分享專業知識或創意內容的人提供舞台。在這些平台上累積粉絲,並透過廣告、訂閱、品牌合作或販售數位產品,已成為不少年輕人的賺錢模式。

如果你對某個領域有熱情且願意深入研究,如行銷、理財、攝影、健身、美食等,便可藉由持續發布有料的內容,建立專業形象。隨著粉絲基礎擴大,除了獲得額外收入,更有機會吸引企業合作邀約,或甚至開闢新事業。

同時要了解的是,自媒體經營並非只侷限於「網紅」路線,也能在職場上帶來好處。例如,你可在社群平台分享個人專案成果或專業觀點,讓未來的雇主、合作夥伴更了解你的能力與風格。從長遠看,亦可通過自媒體塑造優質人脈,開啟自由工作或創業之路。
 

就業市場的新邏輯

過去幾年,因為疫情,許多公司被迫嘗試遠距辦公或混合式辦公,而到了2025 年,這種工作模式已逐漸成熟。對於年輕求職者來說,能否適應並善用遠距工具、虛擬團隊協作,成為一項新的求職加分條件。有些公司甚至提供「國際遠距職位」,讓人才不必在公司所在地,也能實際參與國際專案,這也開拓了更廣闊的職場選擇。

此外,市場競爭激烈,企業普遍希望員工能一次擁有多種能力,例如:行銷人員要懂基本程式語言、設計師要能進行使用者體驗研究、工程師需要學習商業策略……「T 型人才」或「複合型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另一方面,部分專業領域也越走越「窄而深」,如某些尖端AI 演算法專家或特殊醫療領域的研究員,是企業搶聘的對象。

因為產業變動快,傳統上「一次讀完大學、準備就業」的路徑,不足以應對工作五到十年後的新挑戰。許多企業鼓勵員工在職進修或跨領域學習,也有人選擇回到校園就讀碩博士或攻讀線上學位。因此,對大學生或社會新鮮人而言,預留一部分心力與時間,持續關注新興技術、趨勢與行業資訊,保持學習熱忱,是未來職涯保值的重要策略。

除了硬實力(如程式語言、專業證照)外,軟實力在2025 年下半年的就業市場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例如,團隊溝通、領導力、專案管理、問題解決能力,以及文化敏感度與溝通技巧。在遠距與多元文化的工作環境中,懂得協調、同理以及引導團隊達成目標,往往比單純的專業能力更具競爭力。


做你自己,挑戰你所不能

面對未來多變的市場環境,不少人可能感到焦慮或迷惘。不過,只要做好規劃、靈活應對,每個人都能在變動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以下是我們提供的幾項建議:

1. 自我探索與定位
無論何時,先確認自己在哪些領域有熱情、擁有天賦或可持續發展的優勢。例如,你對分析數據有熱情,還是更偏好與人互動的工作?在做選擇時,務必尊重自我特質,才能走得長遠。

不必等畢業後才開始實習或嘗試專案,現在許多學校、企業都會舉辦校園競賽、黑客松(Hackathon)或跨系專案。積極參與不但能累積經驗,也能透過與他人合作來檢驗自己的能力,並認識到更多潛在的合作夥伴。

2. 強化核心技能與跨領域能力
即使不是理工科出身,也建議學習基本的編程邏輯、資料整理、簡單的統計分析工具。這能讓你在未來與工程、數據團隊溝通時,更快速地切入專案。

多參與社團、志工活動、或擔任小組專案的負責人,是鍛煉軟實力的好機會。學習如何安排資源、協調團隊,並在問題出現時迅速判斷與解決。

若有意朝跨國企業或海外機會發展,務必提升英文能力或其他外語能力。國際視野不單是口說,也包含對不同文化與市場的理解。

3. 善用校園資源與校友人脈
多數大學都有實習合作企業或研發中心,利用在校時期便可累積不少職場經驗。碰到可能感興趣的產業或職位,不妨積極嘗試。

校友往往擁有寶貴的人脈與職場經驗,有時候透過他們的分享或介紹,能快速打開新的機會。參加校友講座或研習工作坊,也是學習趨勢的捷徑。

4. 建立個人品牌與網路形象
多數僱主在面試前都會搜尋你的線上資料,擁有完善的線上履歷或個人網站/ 網頁,可以清楚展現專業成就與風格,有助於提升被看見的機會。

假如你在某領域很有見解,不妨在社群平台持續分享內容,累積粉絲基礎。這對於商業合作或自我創業都有正面幫助。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建議,是保持「彈性」與「開放心態」。職涯並非一步到位的線性路徑,而是充滿試驗與學習的過程。時勢快速變化,甚至在2025 下半年後的市場可能再度轉向。重要的是懂得持續更新自身技能、心態與人脈網絡,在關鍵時刻勇於抓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