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樓,在寸土寸金的台北打造共生公寓,給遊子一個像樣的家

電影《玻璃城堡》,描寫珍奈特沃爾斯(Jeannette Walls)一家一輩子的夢 ─一個有玻璃樓梯的家。他們精心描繪了建築設計圖,他們細細討論著家裡的佈局,而在反覆無常的日子裡,終究,一家人的「玻璃城堡」仍只存在想像裡。
By 加分誌 2017/10/01 12:00:00


在台北,卻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想像了居住的理想模樣,他們勇敢實踐腦子裡的畫面,他們創業而讓更多人活在夢想裡,他們是─「玖樓」。
 

創業源起:解決住的問題

創造一個理想的生活空間 —「玖樓」想做的事很簡單。正如同玖樓創辦緣起也不過是因為幾個住在一起的朋友們把自己的「窩」改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就這樣「玖樓」共生公寓的創辦團隊,在台北年輕人工作薪資低、買不起房的時代裡,照顧著這群在這城裡拼拼搏搏的孩子們,一個良好的生活空間,一間可以回去的「家」。

玖樓共同創辦人是台大城鄉所潘信榮,台大政治系柯伯麟,以及台大地資所王維綱。因為潘信榮與朋友共租的公寓常開放給朋友借住、吃喝、辦活動、聚會等,從朋友口中他們開始問自己一個問題─「台北還有沒有這樣的地方出租?」於是,他們 2015 年開始,打造更多的共生公寓,創立了自己的事業,取名「玖樓」,正因為當初潘信榮與朋友共租的公寓就在九樓。

玖樓團隊觀察到台北許多居住空間在「大人」們手上,可能是孩子出外求學的父母、可能是擁有兩件房子以上的房東等。在年輕人找不到好房子、無法負擔好的居住環境的同時,卻有許多伯伯阿姨家裡空著閒置的房,何不將需求互補的彼此牽上線?玖樓抓準了這樣的互利模式,打造出商業價值,創造一個可能,從自身開始逐步向社群外擴展,漸漸形塑起玖樓的共居制度與文化,打開年輕租屋族群生活在台北的新想像。
 


▲利用閒置空間舉辦對外交流活動,是玖樓增加空間運用效率與人際交流的方式
 

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玖樓的社群經營一直是團隊的工作重點,目前房客平均年齡落在 25 到 35 歲,約幾十位室友,雖然人數尚不多、規模仍在擴展,然而對玖樓團隊而言,「人」始終是玖樓最在乎的因子,如何找出大家生活的「共感」是玖樓的核心價值。玖樓團隊花了許多時間瞭解每一戶主人和每一位室友的故事、經驗、生活、需求等,搭起屋主與房客的橋樑,對玖樓而言,出租的不是一個月多少錢的一間套房或雅房,玖樓出租的是整個社群,是他們塑造的都市生活,是一種人和人彼此碰撞的共存價值,是一個人對生命的自我檢視與修補。

透過共同居住,你會認識不同的人,在玖樓的房子裡,突破了硬體設計與限制,環境改變人與人的關係,在玖樓的改造空間裡,你看見別人的生活、你住在別人的私密空間裡,你學習保有自我的同時與人建立連結。

這是互相尊重的課題,這是找回「人」在現代社會裡的完整性,在玖樓空間裡,你們可以在彼此的故事裡自然交流,也能享受自我的專注,甚至未來玖樓還會擁有類似圖書館、咖啡店、菜園、電影院、公共澡堂等,居住在這樣的環境裡,你時時回歸生活本身,在別人的生活裡照見自我,在尊重異己中,體會到生而為人的尊嚴與質地。
 


▲玖樓團隊和新北市城鄉發展局共同推動青銀共居實驗計畫,不僅活用居住空間,更能拉近世代間的距離
 

你想要一個怎麼樣的家?對家的想像是什麼?

回到電影《玻璃城堡》裡,珍奈特也許最想要的還是爸爸筆記本上那畫有玻璃樓梯的設計藍圖所蓋的家。

酒鬼爸爸的玻璃城堡蓋了一輩子也沒有完成,而當她終於住在現代風格的豪宅、成為在曼哈頓高級餐廳聰明地說話、光鮮亮麗的成功女強人,面對看來瘋狂實則聰明清晰過人的爸爸永遠問著:「你真的快樂嗎?」「這就是你要的生活嗎?」珍奈特在電影最終離開她積極追求與證明的一切,重新回到「家」,住在一個沒有玻璃樓梯卻很溫馨的房子裡,活出自己的模樣。

我們都是珍奈特,怎麼「住」,怎麼「生活」,決定了我們生命的樣子。
在玖樓,從「住」開始,為自己找到家,讓自己每一天都可以回到自己心裡的「家」。
 

▲玖樓團隊成員,左起維綱、信榮、柯柯
 




成立於 2015 年,租不到像樣房子的台北。玖樓相信好的居住環境不只是硬體設備,更是關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藉由共同居住、生活,讓我們在疏離的城市中重新建立社區,也共同想像並實踐理想生活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