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意見專欄】出國看到的世界

我一直認為世界是很大,很值得探索的,但那要看有沒有帶上探索的眼睛。
By 加分誌 2015/12/21 17:00:00


有很多媒體都在講出國,壯遊,gap year,或當然,還有出國唸書,認為這可以增廣見聞,提升國際觀之類,我當然覺得出國是一件好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以看見不同世界的人,不同的面對世界的方法,但出國有個最大的阻礙,那就是經濟因素,因而我並不覺得每個人都一定要出國,認為出國就可以培養國際觀看到不同的世界,其實是個誤會,很多人明明出國留學,但整天和同鄉的留學生泡在一起,可能連外文都說不連貫,更不要說有什麼國際觀了。

我當真不覺得到澳洲去殺牛或包裝龍蝦對你的國際觀有什麼幫助。也許金錢上的報酬是好的,除非你有用那些錢來做某件事的打算,不然,我覺得在最年輕最有可能性的大學時期,花時間去做這種對將來的人生和職業毫無累積的事情,我覺得是很可惜的;當然也許,你可以在這個經驗裡體會到移工的心情,體會到身為不同種族的處境,這也是很珍貴的。

 

 ▲圖片|unsplash-logoMaarten van den Heuvel

國際觀並不是在國外可以找到的東西,國際觀來自對世界的關心以及思考,跟實際上的飛行哩程反而無關,國際觀來自知道這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事,來自直接從各個媒體的源頭接收資訊,在現在網路如此發達的時刻,如果你自認為你想要培養國際觀,不惜花錢出國,那麼在現在,你訂閱了多少國際的媒體,看了多少不同地域的新聞觀點?美國的,歐洲的,日本的,中國的?而且是認真的新聞報導,不是電視新聞播的 youtube 松鼠滑水或小嬰兒打瞌睡影片。每個人有不同的興趣領域,比如歷史,比如時尚,比如科技,你讀了多少原文的關於這些不同領域的報導?

在家裡電腦前可以做到的事情,為什麼非得萬里迢迢跑到國外去?如果缺少健康的好奇心與質疑的態度,那麼即使到了國外,也是走馬看花,你只是在護照上多蓋一個章,但你無法從不同的角度來看自己的處境,無法與不同的世界溝通,你還是用自己的角度在看外國,用自己的角度在看台灣,那麼也只是走了很多國家,並沒有培養出所謂的國際觀啊。

所以,關於出國,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第一個,溝通的工具,也就是語文能力,你多會一種語文就多打開一個世界的窗戶,你提升自己的外語閱讀能力,就可以讀到更多來自不同地區的資訊,不再受限於被翻譯的,被編輯成中文的有限資訊,整個世界會因為語文而向你打開。

語文只是工具,更重要的國際觀心態,其實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不見得一定居高臨下,也可能是仰望)來看同一個事件,這不只是國際觀,這樣能進出不同角度高度的觀察心態,能讓你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出國看看是很好的,但用你的心靈,不要只用你的機票。




個人意見,曾任《CUE 電影雜誌》、《SCOPE 電影視野》主編,現從事電影與文字工作,也在網路媒體「大人物」、「BIOS Monthly」書寫個人專欄。

首圖|https://unsplash.com/photos/o7wNBwl8sF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