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孩迷走印度 90 天,找回自己的人生時間表

若要你從印象中揀選出一組關於「印度」的關鍵字,會是什麼?恆河、種姓制度?還是性別歧視、金磚四國?台灣女孩黃欣嬅,面對充滿困惑與茫然的生活,在看了本講述印度旅遊的書籍後,決定以這蘊含古老文明的國度做為出走目的地。一只背包,一張單程票,她在這片大地上壯遊了三個月,看遍綺麗風景,也找回自己的生活節奏。
By 加分誌 2015/05/29 13:00:00


旅程,始於生活的下坡路

擁有一份好工作,薪水合理、時間穩定,在台灣傳統價值觀認定中,該是令人稱羨的生活。然而,工作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金錢當然能帶來安全感,但若不知道所追求的目標為何,夜深人靜時驀然回首,不免也會感到茫然。

決定出走前,欣嬅正在這麼一條符合期待的軌道上。念完研究所,順利進入業界,得到待遇和環境都不錯的工作,看在外人眼裡幾乎沒有什麼可以挑剔。但對欣嬅而言,生活中突如其來的不順利與負面情緒,卻使她陷入自我認同的困境,也對於自己追尋的事物到底是什麼而感到茫然。

在心理壓力與無所適從的恐慌下,她開始考慮給自己放個長假,重新思考人生。去旅行吧,但哪裡才是流浪的目的地?此時,一本由中國女孩袁田所書寫的遊記《印度,去十次都不夠》,意外催生此行,更成為她的旅行指南。
 


兩個年紀相仿、經歷相仿的女孩,兩段近 90 天的旅程,有過同樣的迷惘,也都渴求重新找回自己。袁田頂著知名學府金融碩士的學歷,年紀輕輕就於財經媒體任職,雖然收入頗豐,卻毅然告別在預設軌道上專注行走的生活,出走印度。翻開袁田的故事,欣嬅發現,字裡行間隱隱透著令她沉靜的安穩力量,連帶也開始對印度感到好奇。

到底這個充滿香料與紗麗的靈性國度有什麼神秘之處?雖然台灣普遍對印度的了解不多,媒體上也不乏負面資訊,但欣嬅笑稱自己天生反骨,「我討厭聽別人說『我聽說⋯⋯』。我不管別人怎麼說,只想自己嘗試,用自己的雙腳去體驗。」出走,需要勇氣。幸運的是,身旁的家人朋友給予她許多支持,「在出發之前,我才發現最不缺的就是大家的愛。」
 


 

以騙應萬變 新德里給遊客的震撼教育

關於行程安排,欣嬅參考《印度,去十次都不夠》一書中所提及的路徑,從新德里出發,足跡北至馬納利(Manali)與達蘭薩拉(Dharmsla),南至孟買,觸及印度西北翼大半,共 17 座城鎮。從決定到出發,她的旅程有著長達半年的前置作業,只為了能先做足充分準備,而非貿然成行。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由於物價低廉,旅費也相對便宜許多。欣嬅分享,她旅行三個月下來,廉航機票加上旅費總共才台幣四萬五千元左右!就連從孟買通往北北印地區阿姆利則的火車,車程長達 36 小時,票價也不過台幣 400 元。因此,若想一窺這片大地上最真實的風景,欣嬅也建議旅客嘗試搭乘火車,比起直接飛到目的地更能飽覽地貌與風土之美。
 


初到印度,凌晨三點鐘,正是傳說中人體能量最低的魔幻時刻。從偏遠的廉航機場到新德里市區,一路上遇到許多好心人幫忙指路,欣嬅原本繃緊的戒心,也就逐漸鬆懈了。豈料到了車站,準備購買下一站的車票時,才真正開啟印度給這位新手旅客的震撼教育。

「那邊騙子很多。只要外面就是騙子,真的!因為他們是一個共犯集團,只要他發現有人在騙你,不管彼此認不認識,就會跟著幫腔。之前我查了資料,外國人購票中心很難找,但它就在車站裡面,只要出站就是錯了。我想說問工作人員應該不會被騙,殊不知還是會!他說那個地方被火燒了,你要到別的地方去買,於是就把我帶到外頭的一台嘟嘟車,離開了火車站。此時我有點被附近的場景嚇到,當時是凌晨,路邊有許多遊民升著火,街道也很凌亂,真的跟台灣很不一樣。」

「他把我載到另一個私營的購票中心。站務人員跟我說票已經售完了,要再等十天,也可以選擇包車,但要一萬塊盧比。我覺得這價錢不太合理,就回頭跟嘟嘟車司機說我要回火車站。到了車站門口,警衛把我攔下來問我怎麼沒有車票?要先買好票才能進去。」



「此時我太疲憊了,就說那我不要買車票,我要回民宿。警衛問我要住哪裡,我打開地圖指了一條都是民宿的街道給他看,他卻說這條街已經封閉了!我有點半信半疑,騙他我有跟民宿接洽過,警衛說那你給我電話,我證明給你看。他在我面前按了電話,跟對方講了一陣,就叫我自己跟對方確認。對方竟然就真的說他們已經歇業!當下真的傻眼又不知道該怎麼辦。警衛說,你就跟著嘟嘟車司機走,他會帶你去買票,買完票你就可以進火車站了。」

「於是又來到另外一家購票中心,被帶到一間小房間裡,聽對方詢問我要買什麼票。這時我才剛下飛機三四個小時,覺得又累又害怕,看著對方就哭了。走出房間後,嘟嘟車司機看到我落淚也很傻眼,就依了我開車回車站。一路上,司機不斷講電話、發簡訊,還開往我沒看過的路,說那是捷徑。突然遇到了一個老人攔車,問司機要去哪裡,聽完後制止司機,還警告我說這裡是新德里,很危險,要我小心!我嚇到一直狂哭。好不容易回到火車站,最後我終於找到購票中心,結束這場驚魂記。買票時驚魂未定,忍不住對著一位熱心教我怎麼填表格、還借我錢的日本男生說,『你可以帶我回家嗎?』感覺很魯蛇,但真的太害怕了。」

最後,日本男生帶著她回到有民宿的那條街道,果然沒有封閉,從警衛、司機到購票人員都是一場騙局。雖然驚魂,也幸好她的印度之旅以新德里做為開場,「之後我就非常堅強!」
 


阿公踩人力車四小時 只收 125 元!?

除了火車,印度最為人所知的交通工具非嘟嘟車和人力車莫屬。景點周遭總有許多司機搶食觀光大餅,更歡迎旅客包車一整天,以免每次短程載送完畢又得重新尋找客人。然而,如此競爭激烈而又辛苦的人力工作,收費卻非常低廉,使初來乍到的欣嬅有些不忍。當時,她剛到印度約一週,從阿格拉預備啟程到西康德拉觀光。一出民宿就遇到嘟嘟車與人力車司機爭相招攬,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以 250 盧比(約台幣 125 元)與人力車司機成交出發。

始料未及的是,這趟地圖上看來不過來回 18 公里的路程,實際距離卻幾乎是兩倍之多。踩人力車的司機是個老人,「一出發我就後悔了,應該可以當我阿公的年紀,這樣勞力的工作,心中超有罪惡感!」炎熱的正中午,烈陽下骯髒的空氣蒸騰著,路面顛簸加上幾個連續上坡,眼前是老人揮汗踩踏的背影,耳邊盡是喧鬧的喇叭聲此起彼落。於是這趟來回 4 小時的路程,她幾乎都坐立難安。

充滿罪惡感的情緒,直至下車後依然縈繞心中。文化震盪來自價值觀的衝擊,當地人安慰欣嬅,印度其實很複雜,在大太陽下工作一整天只換到兩三百元盧比的生活雖然難以想像,但沒有受教育的人就是無從選擇,因為競爭非常激烈;只要是對方接受的價格,就毋須為此感到罪惡。經過此番開導,這才令她放下自責。
 




 

單身女子旅印指南

獨自遊走印度的這段時日裡,雖然遇到各種突發狀況,但欣嬅認為總歸下來仍然好多過於壞:不全然如媒體所揭的那麼負面,當然,女性背包客獨自旅行一定得注意自身安全。「有一種說法是,他們(印度男性)A 片看太多了,覺得亞洲女性都很隨便。但性侵案件頻傳可能也跟種姓制度有關係,低種姓的女性容易被侵犯,高種姓的女性其實是受到尊重的,在巴士上還會被禮讓。」

然而她也發現,人與人之間信任與否,有時候憑的就是一股直覺,路途中也幸運地遇到許多好心人拔刀相助。欣嬅分享,她旅行到北北印的馬納利時,曾經信步在森林裡閒晃,遇到一位印度男子跟上來,兩人愉快地邊聊邊走。出了森林,男子才告誡她,這裡很危險,以後不要一個人走。也曾在路人的熱情邀請下,搭上一輛載著十幾個印度男學生的順風車,在歡笑中度過這難得的體驗。

「我覺得我在那邊還是蠻憑直覺的!」不可諱言,旅行途中除了小心謹慎,運氣也相當重要。欣嬅笑說,曾在背包客論壇上看到有人分享在火車上被下藥迷昏的經驗,但自己搭乘長途火車時,卻常常包包大開就離開座位去刷牙或做別的事,卻沒遺失任何物品。旅途中最精彩的地方往往就發生在這些未知數,旅人們除了在做足準備、適度保持戒心,不妨就放鬆享受,探索並碰撞出自己的故事。
 




 


 

離開航道 重新定義時間

繞了一圈,旅人返回原點。從起點到終點,還是同樣那個自己,內在質變卻是外人未可知的。回顧旅程,最令欣嬅流連忘返、今年還想再度造訪的,是印度的北北印地區。

北北印的瑞詩凱詩(Rishikesh) 和達蘭薩拉(Dharmsla) 兩座城市,都是知名的瑜珈靜修勝地,其中達蘭薩拉更是達賴喇嘛流亡政府所在地。停留瑞詩凱詩那段期間,她每天早晚徒步行過山路去上瑜珈課,不禁令人想起電影《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中,茱莉亞羅勃茲學習靈修的靜謐場景!不論是瑜珈或冥想,終究是為了求得身心均衡與平靜。

袁田在《印度,去十次都不夠》中提到,她帶著許多問題出發,旅程到了末尾,卻發現問題不再需要解答。對欣嬅而言,行前的她遵照著一張時間表,汲汲營營地追趕階段目標,忙著將清單上的選項一一完成打勾。從印度返航後,時間彷彿被重新定義,用以度量的並非他人價值觀,而是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
 




 

「雖然人家會說你現在都幾歲了,身邊的人都已經結婚、生子、買房,但自己想想,那也不過是人生七十歲壽命中的兩年,慢下來好像也沒什麼。」對年輕人來說,每個或就業或工作的選擇,決定當下都是至關重大,但當視角拉遠,畫面或許又會有所不同

「現在會覺得時間好像不是重點,重點是你『做了什麼』?有的人雖然花了很久時間才到達想要的目的地,但往回看,那些時間對他來說也都沒有白費。」回頭檢視,是否會有不同的選擇?

她沉吟道,現在回頭看當然會覺得大學一畢業就先出去很好。但在選擇當下,又有多少人能預知每個決定所導向的結果、拋棄對未知的恐懼?目前身兼教職的她笑說,以老師的立場當然得勉勵大學生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但站在朋友的立場,又覺得想做什麼就去做吧!」

畢竟暫時離開舒適圈的機會成本,很多時候也不過是一段可預測的平凡人生。
 








 



唯有輪迴方能解套:種姓制度
印度教是印度的主要宗教,約佔八成人口比例。西元前 600 年左右,亞利安人為了維持血統純正與執政地位,發展出種姓制度,以婆羅門為中心,四種階級不得通婚。

1947 年印度獨立後,種姓制度已經失去法律效力,但仍構成印度牢不可破的社會體系。種姓制度使階級無法流動,也造成嚴重的社會與性別歧視,低種姓的人民不僅無法選擇職業,女子更暴露在被侵犯的威脅下。篤信輪迴的印度人認為,此生的階級是由前世果報決定,因此只要好好努力積德,便可期待轉世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