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取類科:
107 年高考客家事務行政狀元
107 年普考客家事務行政狀元
學歷:臺北教育大學 臺灣文化研究所
年齡:28
準備時間:2 年
107 年高考客家事務行政各科成績
科目 |
分數 |
國文 |
52 |
法學知識與英文 |
64 |
社會學 |
80 |
行政學 |
75 |
行政法 |
60 |
客家歷史與文化 |
70 |
客家政治與經濟 |
68 |
公共政策 |
60 |
口說 |
79.67 |
總成績:67.97(錄取標準:65.70)
函授教學,邊跟課邊做考古題
苗栗沒有國考面授班,喜歡在家念書的惠鈴選擇上函授課程,惠鈴認為函授的優點是可以配合個人進度,像是剛開始時看不懂老師教的內容,學習不太順利,她就重複地看影片直到看懂為止,跟課時,惠鈴一天最多看兩堂課,看完當天會馬上複習,同時練習老師提到的考古題。
課程全部結束後,惠鈴為自己訂定了明確的念書時間表,早上六點起床吃早餐,餐後先看國文英文各一小時,九點到十二點念行政學、行政法,下午讀公共政策、社會學,晚上則準備客家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專業科目,到考試之前,每個科目她都重複念了四次。
師生互動較少,自身態度成關鍵
可以按照自己的進度念書,但函授教學也有侷限性,「比起面授,函授跟老師的互動比較少,所以『自己』是很重要的關鍵。」惠鈴認真地說。遇到看不懂的題目,惠鈴就上網查相關資料找解答,常常為了解一個題目花上三四個小時,「像是行政法的申論題,每個老師都會有不同的解法,每一個我都去看,雖然花的時間比別人多,但這是必經的過程,熬過來就是自己的。」惠鈴說。
解題時,惠鈴強調「吹毛求疵」很重要,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有時候忘記了曾經找過的答案,她會不厭其煩地再查一遍,透過重複找資料有助於釐清問題,把答案詳實記在腦海中,她也提醒應考的考生要積極找答案,「有疑問千萬不要放在心中」。

分析個人優劣勢,安排讀書時間
準備國考時,了解自身優劣勢很重要,惠鈴認為自己的選擇題較弱,於是將理論科目唸到滾瓜爛熟,並購買附有老師講解的題目本,從錯誤中找出自己的盲點。行政法因為法條多,題目也較繁雜,惠鈴選擇多練習申論題來幫助記憶。準備客家專業科目時,除了跟課與勤做考古題,她也特別留意客委會的最新動態與政策等相關時事,更全面地掌握應考主題。
至於該如何準備申論題呢?惠鈴認為寫申論是一種與自我的對話與思考,必須找到屬於自己的答題模式,補教老師的答案通常很長很完整,與其硬背,不如用重點式理解,去蕪存菁的消化解答,再用自己的話寫出來,方能言之有物。
通過筆試後,惠鈴大約有一個月時間準備口試,原本在家中就會講母語的她,沒有刻意練習對話,但有花時間收看客家電視台,學習主播的講話方式來加強發音標準度,遇到較艱深的字詞也會去請教長輩。應考時,惠鈴留意到主考官很重視客家文化與政策面等內容,提醒考生要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縮小生活圈,適時調適壓力
「心靈的平靜是很重要的。」惠鈴認真地說。準備國考的兩年時間,惠鈴發現她的心理狀態落差很大,第一年剛回故鄉,必須重新調適生活步調,心情浮躁,容易受外界影響,有讀書但效果不佳。第二年開始心情比較平靜,準備考試也變得得心應手,「和水面一樣,必須是完全平靜沒有漣漪的狀態,才能靜下心讀書。」惠鈴形容。
惠鈴認為在備考期間,親友的支持鼓勵很重要,會帶來很多的正能量,但有時難免會聽見不一樣的聲音,為了不讓心情受影響,她選擇縮小生活圈,避免出席社交場合,同時減少使用通訊與社群軟體,一心一意專注在自己的目標上。
最後,惠鈴提醒考生,準備考試時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但別忘了留一些放鬆的時間,像她每週日早上會去教會,吃完晚餐也會去散步透透氣,找出屬於自己的紓壓方式,保持心情平靜無波,準備考試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