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交叉口,半年準備快速上榜!

寧瑤就讀台師大音樂研究所,大學時曾修過教育學程,也順利考取教師證,本來打算畢業後要專心準備教師甄試,不過受到少子化影響,各級學校的音樂老師開缺非常少。去年開始從姊姊那得到教育行政的資訊,寧瑤發現考科與過去教程的課程相似。過去一直將教育當作己任,寧瑤發覺當老師不一定是唯一出路,農曆年後決心投入教育行政考試,只花費近半年的時間就成功上榜。
By 加分誌 2019/01/01 00:00:00

考取類科:107 年高考教育行政
學歷:臺灣師範大學 音樂所
年齡:25
準備時間:半年

107 年高考教育行政各科成績
科目 分數
國文 55
法學知識與英文 64
教育行政學 66
比較教育 38
行政法 91
教育心理學 53
教育哲學 32
教育測驗與統計 52
總成績:56.17(錄取標準:51.53)
 

半年進度如何規劃

準備時間僅半年,寧瑤認為:「半年的時間說真的很短,但如果以穩定有效率的讀書計畫,要堅持到考試其實也蠻長的。我希望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大量吸收知識。」時間有限,讀書規畫更顯重要。前兩個月寧瑤選擇先了解每個科目及建立觀念,認真跟著補習班課程,並至少做到課後複習,逼迫自己馬上搞懂。

有了基礎後,第三、四個月他強調建立筆記的重要:「以申論題的寫作方向整理,讀書有清晰的脈絡,也會幫助建立寫申論考試時的邏輯架構。」他進一步說明:「主要是把橫向連結的人物,或是相似重點整理在一起。比如說教育心理學有認知發展,把皮亞傑跟維高斯基寫在一起比較,我也會自己去找一些相關理論。」筆記彙整的方式主要仰賴寧瑤自己對相近主題的敏感度,也幫助他在考試答題時更有脈絡。

最後的時間,寧瑤會找考古題了解出題方向,試著不看解答,在腦海裡思考看到題目會如何作答。「我不是練筆,就是以大綱的方式去做紀錄。之後再去看解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麼不同。看答案還有哪些可以再補足、加強或是修改的。就會慢慢地找到解題的方式跟架構。」
 

準備歷程,把握資源

寧瑤提到因為有自己的步調,所以傾向自己讀書、安排進度。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寧瑤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不要害怕找老師解答。「剛開始其實我會蠻害怕去問老師,因為我覺得還很不熟觀念,怕自己還沒有搞懂就去問老師。但其實我覺得老師不 care 這些,他們都蠻有耐心的。我從每次問答裡面都得到很多。」

這次考試行政法拿到 91 分高分,寧瑤開心的表示這給她很大的肯定。過去沒有接觸過法科,寧瑤原本也蠻害怕。不過她選擇先釐清觀念,練習選擇題來檢視不熟悉的地方,平時利用瑣碎時間背誦法條。申論題因為幸運選到一位善於帶解題的老師,可以透過反覆聽上課解題的錄音檔複習。寧瑤提到:「關鍵不是文筆要好,反而是要多找題目,看到題目馬上可以出現解題大綱。」

不少考生在準備國考時會放棄準備共同科目,不過寧瑤在法學知識投入的時間與專業科目一樣多。「雖然大家都說投資報酬率很低,大概看過就好,但我覺得差一兩分也可能是差一兩名的關鍵,所以還是認真準備。」多看多複習,寧瑤形容:「要把知識很貪婪的吸收。」
 

不留後路,拼的是堅持與毅力

提到快速上榜的關鍵,寧瑤強調要有夠強的信念。「我是不給自己留後路的準備,把這個考試當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寧瑤笑稱自己採取的策略比較「變態」,決定考試已是年後,算起來比較充分的準備時間其實是四個月,寧瑤斷絕所有娛樂與社交,每天讀書 15 個小時。「還好變態生活陣痛期只有四個月,最後就是比拚耐力跟堅持度。所以我覺得上榜與否不一定是看準備時間的多寡,要下定決心,對自己夠狠,堅持跟毅力才是上榜的關鍵。」

一路音樂科班出身,身邊許多朋友對寧瑤投入國考感到惋惜,但寧瑤堅定又溫和地說:「我思考後覺得走教育行政我也非常樂意,雖然跟音樂沒有關係,但我還是會一直把它當興趣,從專業變興趣我覺得也不是一件壞事。」不過考試的路途還是少了同儕認同而顯得孤獨,幸好有信仰的力量與家人的支持讓寧瑤能夠堅持這場挑戰。「我覺得就是要相信自己,不用管自己的背景,或是準備時間多少,這是一個絕對可以考上的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