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學-羅正老師:「系統化論述哲學概念」

講到哲學,可能很多考生會直接倒退三步,因為哲學給人的印象就是抽象、難以捉摸,不過在教育學中就有一門科目稱作「教育哲學」,教導準教師們如何具備教學的能力、教導學生解決問題以及引領學生探索各學科知識。教育哲學羅正老師認為考生不僅可以輕鬆掌握教育哲學一科,未來在教學職場上也能應用教育哲學的理論協助教學、進修等。
By 加分誌 2018/09/01 10:00:00
 

哲學是一種能力

羅正老師形容,哲學其實是一種能力,雖然大家對哲學的印象是抽象的,但其實內化為自己思考事情的方式後,哲學就會不知不覺轉化成思考的工具。羅正老師舉真善美理論為例,對華人來說,我們從小受的教育並沒有明確的區分出真、善、美,但其實生活中無一不充斥著哲學,像是「人正真好」,表示美大於真、善。只要掌握住這種思考邏輯,要學好哲學完全不是問題。

羅正老師也提供學好哲學的小秘訣:靜下心來無時無刻思考,羅正老師表示,哲學的思考邏輯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學會,再怎麼有天賦的人還是得耗時一段時間才能掌握。如果教育科系學生想學好教育哲學,那就要每天接觸,並習慣以哲學的角度去看世間萬物,每天想的話,過了一段時間,程度就會大躍進。至於何謂哲學思考?其實不妨將哲學思考想像成「逆向思考」,改變傳統的思考方式,從無到有去思考一件事情,藉以訓練出邏輯性的思考,不僅對於考試有幫助,對於學習其他類科甚至將來應用到教學上也都派得上用場。
 

教育哲學申論題答題示範

題目
教育哲學之學習貴於培養合理性思辨與邏輯推論能力,而不在於死背各家之言。雖古訓:「良師興國」,但環顧當前國內環境,有學者深憂「教師」是一種「很特殊」的行業,如果政府與社會不提倡「尊師重道」,學生與其家長也日漸不尊重學校老師,學校老師也逐漸不再感到那份因犧牲奉獻、非金錢所可替換的「尊榮感」與「使命感」,則學校老師將可能會日漸走向只重視權利與義務的知識勞工,甚至恐有淪為「知識零售商」之虞;惟教師面對的是「活人」,異於一般勞工所面對的是「貨品」;鑑此,假以時日,惡性風氣循環,將直接間接產生嚴重的國家危機。試從教師自我認知、師生關係、學校文化、學生的學習與輔導、社會國家等五個層面切入,合理性論述如果政府與社會不提倡「尊師重道」,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106 年原住民族三等教育哲學)  

擬答
在新自由主義影響下,教育市場化、家長選擇權提升等現象出現,使社會對教育的看法產生改變;而由於科技進步,使得知識取得管道方便多元,知識不再是稀有財,亦改變社會對於知識的定位。尊師重道的風氣在此環境下受到挑戰,學校教師可能因此喪失使命感,進而影響到國家教育發展。

(一) 對於教師專業的尊重
關於「尊師重道」,進一步而言,並非盲目遵從師訓,而係指尊重教師的專業。教師因有專業才能,成為一項受人尊敬的專業職業。根據我國現行法令規定,教師除有願意教學的動機和興趣外,亦要嫻熟專門領域知識內容,並擁有專業的教學技能。專業事務有其難度與複雜性,故亟需專業人士之自律性。但教育事務卻有著顯明度高、易遭批評之特性,故常有師道不存之慨嘆。  

(二) 師道不存之負面影響
1. 教師的自我認知
在尊師重道的情境中,教師對於自我專業產生認同,產生「尊榮感」與「使命感」,進而願意犧牲奉獻更多;反之,教師若未自我認同將教職視為神聖的工作,則變作一位為五斗米折腰的勞工,以金錢衡量付出。

2. 師生關係
在教師以專業自許的班級中,教師和學生間為一種吾與汝(I-Thou) 互為主體的關係,透過尊重和對話,學生的主體性將被重視;反之,在吾與它(I-it) 的師生關係下,學生僅被視為宰制的對象,個別性將被忽視。

3. 學生的學習與輔導
教師的專業若受到尊重,則教師將願意付出更多,以學生為中心考量,甚至犧牲額外的課後時間,完成對於教育的責任;反之,教師若自視為五斗米折腰的勞工,則將成為工時制之教書匠。

4. 學校文化
在自詡追求專業的教師團體中,教師將會不停進修,精進自我教學技能,學校將成為追求專業發展的學習團隊;反之,教師若僅視知識為商品,不重視校園整體專業的追求,則將形成結構鬆散疏離的班級王國。

5. 社會國家
在尊師重道的情境下,教師對於自己擁有使命感,因而願意對於學生和社會付出更多,藉由專業成為轉化型知識分子,引導學生成為具反思和創造的公民,進而帶動整體社會的進步;反之,若社會對於教師不再尊重,教師則會因懼怕挑戰引來的攻擊,而成為保守履行職責的防範教師 (Teacher-Proof)。

綜具上述,社會對於教師專業的態度,將會影響整體國家的發展,因而提倡尊師重道有其必要性。而同時,教師應有相對應的專業能力和態度,政府和社會應給予支持外,教師亦應對於自我有期許,方能適切成為尊師重道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