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釀電影》主編張硯拓,把興趣變成工作真的好嗎?

作為一位資深影評,張硯拓對於影評的定義很開放,沒有固定的框架限制,舉凡和一部電影有關的文章,不管是評論分析、散文,甚至是帶著虛幻成分的創作,只要有文學價值,就是好文章。
By 加分誌 2018/09/01 07:30:00


人類的創造力與想像力猶如潛藏在海底的巨大冰山,還有許多未知與尚待開發的空間。而電影就是人類想像力的藍圖,許多看似天馬行空的奇思異想在電影的世界中都能夠被實現。

電影述說著各種故事,有磅礡壯闊的史詩戰爭,也有小人物之間的愛恨嗔癡,一部好的電影能夠捕捉真相,傳遞真摯的情感,甚至是引領觀眾思考問題。
 

從工程師到影評人

張硯拓撰寫影評文章至今已經 12 年,理科出身,原本職業為工程師,最後卻踏入完全不同的領域,他說:「一開始並沒有想到『評論』這件事,更不用說有一天把它當成『職業』。」從小因為全家都愛看電影,因此也看了不少電影,對於電影慢慢有一些想法,希望能夠分享這些心得。

開始上班後的一個月,他開始寫影評,在社群媒體還未興起的年代,他從經營自己的影評部落格開始,在擔任工程師的 4 年,他白天工作寫程式,晚上、週末看電影寫文章,將文章放上自己的部落格以及 PTT,受到許多鄉民的支持,這段時期也慢慢累積他對自己的自信,因為他從未參加過文學獎或是投稿,因此這些迴響對他來說是一種肯定。
 


 

對於兩個不同的身份,他說:「一個是可以賺錢的正職,另一個則是可以帶給我心靈上富足,甚至自我實現。」隨著工作資歷越深,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甚至影響到他寫文章的時間,工作合約到期後,他決定離職讓自己休息一段時間,再繼續找下一份工作,在這段時間,他有 100% 的時間可以用來寫作。
 

自我的累積與訓練

回顧這段歷程,他並不認為自己追尋寫作夢想是非常有勇氣的故事,他說:「這段過程並不是破釜沉舟的心情,因為我還是有一條安全的退路,只是剛好在休息這段期間,嘗試另外這條路有沒有可能走下去。」離職後的半年,他收到雜誌的專欄邀稿,當他收到第一份的稿費,他開始「幻想」是否有可能靠著寫作生活?

離職後的隔年,2012 年他給自己設定了計畫,在這一年裡,他整整看了 300 部電影,2013 年因為開始經營個人粉絲團,他開始了一項計畫,100 天介紹他最喜歡的 100 部電影,每天介紹一部電影,連續 100 天。他說:「這個計畫有著鞭策自己的味道,趁著這次機會自我鍛鍊,在一定的時間內,寫出一定的量,最後寫出來的東西也沒有讓自己失望。因為那段時間的自我要求及訓練,在那之後,當我面對其他邀稿,便不那麼害怕,同時也更有信心。」
 


 

重要的是說了什麼?而不是如何說

美國影評人 Roger Ebert 是張硯拓最欣賞的影評人,他說:「Roger Ebert 的文章易讀、好親近,沒有賣弄知識份子的學識品味。關注的不是技術層面的東西,而是這部電影要傳達的主題是什麼?想要探討什麼議題?」對於沒有相關學科背景的他來說,這樣的關注焦點與評論方式和他十分契合。

在觀看一部電影的過程中,他會拿紙筆速記重點,他說:「2/3 的注意力在享受電影,1/3 的注意力在當影評,同時一心二用,看到某個情節或場景,我覺得這個地方很重要,可能可以和某部電影情節做對照、連結等等,就會記下重點關鍵字,甚至是重要的對白。」撰寫影評前,他也會讀電影相關的劇情介紹、花絮、評價、重點影評等等,哪些是別人已經寫過了,他便試著從不同的觀點、角度切入。
 


 

所謂的「影評」 沒有固定的型式

張硯拓形容自己的寫作方式是直覺式的寫作,也因為沒有學科知識背景的框架,他所認為的影評沒有固定的模樣,他說:「和這部電影有關的文章,是評論、分析、散文,甚至有點創作、虛幻的成分,只要有文學價值,都是好的文章。」這也是他創辦《釀電影》這個媒體的理念,他說:「所謂的影評,不一定是充滿學術名詞的分析文章,它也可以是來自個人的生命經驗心得分享。例如,從觀看一部電影過程中,聯想到自身的家庭關係。」

在籌辦《釀電影》的過程中,他發現了自己新的角色,從作者變成編輯,過程中他也「長出」了新的能力,像是作為編輯的溝通能力、待人處事等等,這個位置所需要的不只是關於電影、寫作的 sense,更多時候是要懂得人際互動關係。
 


當興趣變成工作 你還能堅持下去嗎?

身處在這個鼓勵大家追求夢想的時代,張硯拓以自己為例,他認為追求夢想成功的人相對少數,如果有一個備用計畫不是壞事。

他說:「當這個時代鼓勵每個人追尋你的興趣而不是所學,但是興趣與天份是不相等的,你到底有沒有天份?這是非常現實且殘酷的問題。在網路時代,你可以透過網路這個平台測試,同時慢慢的累積自己。」然而,當你的興趣嗜好變成工作時,面對隨之而來的龐大壓力,你是否還能繼續堅持下去?

《腦筋急轉彎》
導演:Peter Docter

「你的情緒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是這部電影想要討論的議題。皮克斯的動畫具有非常強的想像力, 創造出一個虛幻世界,並將它具體化為遊樂園一樣,而這些虛幻的想像都是在探討真實的人類情感。

《魔法公主》
導演:宮崎駿

宮崎駿的作品總是充滿想像力, 藉由幻想的事物講述現實中嚴肅、 沉重的生命議題,像是人與自然、 人與戰爭、生與死等等,藉由這些作品引起人們的思考。

《乘著光影旅行》
導演:姜秀瓊、關本良

《乘著光影旅行》是介紹台灣知名攝影師李屏賓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不只是介紹這位攝影師的藝術成就,更重要的是傳達了他的藝術哲學──「自在」,「老天給我什麼就拍什麼。」
這樣的態度也深深影響了張硯拓,無論處在什麼樣的情境,都能夠無入而不自得。


《謎樣的雙眼》
 導演:Juan José Campanella

這是來自阿根廷的電影,劇情高潮迭起,有各種精彩的元素:愛情、犯罪、時代、政治等等,探討正義以及罪與罰的辯證。
好看的電影不只是來自好萊塢和歐洲,南美的電影同樣也很精彩!

《雲端情人》 導演:Richard Linklater、Spike Jonze

《雲端情人》是部非常浪漫的電影,能夠讓觀眾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愛情的本質是什麼?」

《愛在》三部曲
導演:Richard、Spike Jonze

「《愛在》系列的三部片,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愛情的模樣。」從破曉、日落、午夜,分別象徵從相遇、分離到再次相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