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公職生活 決心走上國考路
李盈娟先前曾在稅捐處擔任職務代理人,很習慣公家機關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加上下班時間準時,工作結束後有很多自己的時間能好好創作,支撐自己的興趣,於是選擇參加國考。包含在稅捐處工作的九個月,加上之後一年三個月全職準備考試,她花了兩年的時間準備國考。
選擇人事行政類科,是基於現實的原因─缺額數較大。 但準備起來卻不太容易,其中行政法、現行考銓制度讓她吃足苦頭,分數一直不高。一開始讀行政法時以函授課程為主,後來為了加強申論題的做答能力,加買申論課程,申論題分數才漸漸拉高。而現行考銓制度需要盡量大範圍的把各章節連結,需要有一定的理解力,不能只靠死背。
善用工具、網站 唸書 大公開
善用各種 APP、網站是李盈娟唸書事半功倍的私房招數。用掃描軟體(CamScanner)把筆記轉到手機上,方便隨時閱讀;做筆記的方法會依法科、學科略有不同,但都會在事後複習時同步整理大綱。不一定每一科都自己做筆記,部分科目會以函授附的全彩板書筆記為基礎,再加上自己寫的註解,而行政學則以「濃縮講義」直接當筆記, 加上課本各章節的目錄大綱,省下不少寫筆記的時間。
在考前兩個月開始使用「Coggle 心智圖網站」,用大綱的方式記憶,一個章節做一張表、一本書做一張表,以大範圍串聯準備。心理學則偏條列式,方便應用在申論題上。
李盈娟特別喜歡用口訣、聯想,平常閒暇時隨時將口訣拿出來背誦,甚至在一些比較難記的部份還會自己編故事,加入一些強烈的情緒,讓畫面幫助記憶,想辦法讓唸書變得有趣一些。

找到適合自己的唸書環境、讀書計畫
對李盈娟而言找到適合自己的唸書環境、讀書步驟、 調整唸書的心情都很重要。她習慣到圖書館唸書,搭配「番茄鐘工作法」,設定每 50 分鐘休息 10 分鐘的唸書步調。 光是安排讀書計畫,就參考了三本相關書籍,嘗試裡頭的各種方法一週週試驗,這才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考前四個月她開始執行「特殊的」讀書計畫,第一個月先快速把各科的題目、答案看一遍,在講義註解出處,搞清楚各科重點、出題比重,製造對科目的熟悉感;第二、 三個月以筆記大綱為主,計算每個科目需要多少時間,分好後規劃各科要唸哪幾個章節,同時留一點時間做題目, 開始熟悉考試的感覺;最後一個月考前衝刺,訓練習慣各科考試的節奏,例如申論題一次以四題為單位,利用 20 分鐘寫完擬答後就接著下一題,這樣的方式可以讀較多題目, 對她而言讀寫並進特別重要,寫得出多少才是重點。
家人朋友陪伴成動力 失敗一次繼續拚
剛開始準備國考的時候,李盈娟還在上班,室友們下班後就可以好好休息,但她下班後得接著聽課,特別辛苦,蠟燭兩頭燒。雖然生活非常忙碌,李盈娟還是會特別留下假日的晚上和室友一起吃喝玩樂,稍微放鬆一下,不和群體生活脫節。這次終於成功上榜最感謝室友、家人的陪伴支持,讓她能夠撐過這段難熬的時期。
雖然自己沒加入讀書會,但李盈娟覺得讀書會有夥伴互相扶持,也能協助看到自己的盲點,甚至可以分工寫共同筆記,是一個不錯的讀書模式。
辛苦了兩年,她也曾失敗過!一年前第一次高普考落榜,李盈娟整整哭了 20 分鐘,後來經過心態轉換調整,照著自己的步調走,第二次終於成功上榜。高分上榜的她謙虛表示,每一個準備國考的人都很努力,上榜的人程度基本上都差不多,考運、心態特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