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進國家軟實力 不可或缺的體育培養—專訪教育部體育署-張少熙署長

體育署前斗大的背板是 2020 年東京奧運的選手應援海報,在辦公室內可以感受到每一位同仁充滿朝氣,在這麼熱血的氣氛中,與張署長談話 更像是一名專業知識豐富的學者、對學生諄諄教誨的師長,向我們分享他熟悉的體育相關事務和經驗。
By 加分誌 2021/04/06 00:00:00


文/ LISA     圖/ LISA、教育部體育署 提供

軟硬體兼顧 肩負全民體育發展重責大任

「德、智、體、群、美」的五育之中,體育是個不可或缺的教育理念,除了運動之外,體育還包含了每個人身體和 心理健康狀態的面向,如何讓每一個人都能具備健康的身心,正是體育署肩負的重大責任。作為體育相關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體育署負責的工作內容非常廣泛:從各種大大小小的運動競賽、培育體育選手的相關工作,或是校園中體育活動、體育課程,又或是制定規劃全民運動的相關政策、推廣全年齡的運動休閒活動等,都是我們容易想像,也耳熟能詳的工作。

另外,參加奧運、亞運等各種國際及兩岸的運動賽事, 建設棒球場、田徑場等各大公立運動場館、運動設施等,甚 至是販售運動用品、推廣運動課程等運動相關產業、發行運動彩券、規劃運動發展基金等工作,也都是體育署的業務範疇。當張署長一一介紹體育署工作業務時,令人驚訝的是原來體育署的工作不只是平常大眾所認知的「軟體面」運動宣導,還包含所有「硬體面」的設備設施、裝備。這麼龐大的工作內容,是由體育署的六個組別分別負責,而如何統整所有決策,並帶領同仁推動這些工作內容,便需要一位對整個體育領域相當熟悉的領導者負起這份重責大任。

融合術科與學科知識 對體育事務推廣更上一層樓

張署長謙虛地表示,自己過去是國內輕量級的拳擊國家運動選手,因此獲得機會保送進入師大體育系就讀,張署長 形容自己當時像是「劉姥姥進大觀園」,發現還有許多運動知識需要學習,因此在大學四年內非常努力唸書,陸續完成了學士、碩士、博士的學位。過去常認為體育專長的學生或許比不上聯考進入大學的人,但張署長說:「我認為什麼時候開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開始了沒?運動員的毅力其實比其他人都更強韌,就看你要不要去做而已。」

張署長在臺灣師大畢業後,先到國中任教 3 年,並於民國 77 年回到母校臺師大服務,一路從助教做起, 一直升到教授,教學過程中也接任過主任、所長、院長、學務長等行政職位,即使身上有重要的行政工作, 他也沒有因此放掉學術研究,甚至不斷產出新的學術論 文。能夠兼顧學校行政工作和學術研究,實在是件不容 易的事情,但張署長輕鬆地笑著說:「其實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端看你的決心是否足夠。」更進一步詢問張署長在學術領域的研究內容,他表示多以研究休閒教育 為主,並探討運動休閒產業、青年的休閒教育及高齡者的運動休閒活動。他希望透過推廣高齡者的休閒運動, 讓長輩在心肺、柔軟度、平衡力、肌力等身體適能都能均衡鍛鍊,使高齡者在退休後保持健康狀態,縮短因病臥床的時間,活得更有尊嚴。

從張署長認真且專業的說明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對於體育事務的熱情,以及看見社會所需的洞察力,和熱心奉獻為眾人服務的決心。

理性無私的判斷 為團隊做出最好的決定

張署長擔任大學一級行政主管的資歷長達 16 年,相信他在推動體育署的行政工作上應該也游刃有餘。他說:「我要求自己不可以有私心,因此思考問題時不會從自己的觀點出發,而是思考『什麼是對這個單位最好的決定?』『這個職位什麼樣的人做最好?』當你在做判斷時撇除個人的私心,做出的決定就會更加準確。」雖然人難免有私心,但如果能撇除情感或個人的因素, 在面對事情時,便能夠更理性地分析事情解決的方法,不論是在職場或是在校園內,這樣的特質能幫助個人在團隊中做出公正、 合理的決策。張署長也說,團隊最重要的就是「人和」,一個組織團結與否,端看團隊內部的人際相處是否愉快、有摩擦時是否能順利解決,成員才能對團隊產生情感。

另外張署長也提到,處理每一件事情不能只是做完結束,而是應該把事情做好,他常以此提醒體育署的同仁盡力做好工作,因為這份工作所帶來的回饋,能夠影響許多孩童、民眾和產業,例如孩子們不必擔心受傷、能盡情地使用學校的跑道,獲得協助的運動產業能帶來更多的經濟效應,凡此種種對整體社會都是良好的循環。「一生平凡事,平凡過一生,做好平凡事,一生不平凡。」張署長說這句話是他工作的理念,把很簡單的事情做到最好,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然而每個人在工作中難免都會遇到困難或痛苦的事情,但張署長說:「沒有痛苦挖空心靈,何來快樂填滿心中。凡事都需要經過歷練才會得到後面的喜悅。」行政工作上當然有辛苦的事情,公眾事務上也一定會面臨無法滿足所有人需求的難題,但他總能保持樂觀的態度,看到事情背後的意義,他認為經過專家和多數人決定,且認為是正確的事情,就要義無反顧地去做。

目標和方向正確 即使划小船也能到達遠方

張署長勉勵年輕人應該先做好「設定目標」和「時間管理」, 這兩件事無論是在學習或未來工作上都相當重要,他說:「如果有一艘帆船不知道要到哪裡著岸,則吹什麼風都沒有用。」意思是說,如果沒有設定好目標,即使駕著速度再快、設備再好的帆船,也無法到達目的地;另外方向也要正確,例如你開一輛性能很好的跑車,但行駛的方向不對,反而會花費更多的時間。所以時間管理妥當,才能幫助你專注在重要的事情上,省下不必要的浪費。

他也建議年輕人不論是未來考慮投身公職或是前往民間企業工作,都要看清楚事情的重要次序,將重要的時間花在重要的事情上,「生命中有許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例如健康,常常被大家忽略;而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例如接電話、回訊息等,經常讓人手忙腳亂。因此分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是幫助你把時間花在對的事情上的根本。」張署長語重心長地分享。

動滋券讓國人關注運動 體育產業發展看得見

訪談中也問到去年發行動滋券帶來的效應,張署長開心地分享,其實動滋券帶來的效應大大超出所有人的預期,政府投入的經費為整體運動產業帶來超過兩倍的經濟效益,因為有 7,200 多家的廠商向體育署登記為動滋券的合作廠商,讓體育署能更快、 更迅速地掌握相關運動產業的資訊。

受到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的影響,讓許多人開始重視健康和體能的訓練,雖然動滋券只有 500 元額度,但有人因為抽到動滋券去買了價值超過 30 萬元的腳踏車,也有人集合家人親戚的力量一起買了運動用品,這對於提升全民運動休閒風氣,有非常大的助益,同時也帶動了整個運動產業的發展。

奧運選手提攜後進     體育專長出路廣

我們也問到最近熱門的奧運話題,這些奧運選手退役後有什麼樣的發展呢?張署長表示,體育署積極協助這些優秀的選手在退役後成為運動教練,接棒培育後進的運動員,預計每年將培育 100 位運動教練,希望能在 40 年內,達到培育教練人數超過 1,000 位的目標,進而幫助臺灣培養出更多專業的運動員。張署長也說,現在有許多體育國手除了當教練、老師之外,在卸下運動選手的身份後,接受體育署的媒合,也開始在企業擔任運動指導員。

運動專長的學生,在職業上其實有非常多選擇, 在臺灣多數人最後選擇的工作和大學就讀的科系不一定相同,然而對於體育科系的畢業生來說,未來就業出路其實也是非常廣泛的,剛好現代人熱衷上重訓課程,或是到健身房運動健身,所以健身產業相關工作就非常適合體育系畢業生,做為未來謀職參考的選項,有些人可繼續往學術領域鑽研,或是投身體育行 政工作,另外也有人選擇擔任軍警、機師的工作。張署長說:「其實運動員忍受挫折的能力、溝通能力都比一般人更高,如果這樣的學生帶著這個精神到企業去工作,其實都蠻受到主管的重視,因此不用擔心未來的職業選擇。」反而是要叮嚀學子們在校園內應該多方面學習,增加自己全方位的知識,才能幫助自己找到適任的職業。

鼓勵年輕人站得更高 才能看得更遠

張署長最後勉勵:「一個人思想格局的大小,與他成就的高低成正比。」當你看得越多、了解得越多, 立足點才會更高、看的視野也才會更廣。擁有寬闊的學識,能讓你結交一群帶領你共同邁進並前往更美好遠方的朋友,藉由他們幫助你成為你理想中的模樣。 張署長最後勉勵年輕人,不用太過擔心自己將來要如何發展,反而是應該先想清楚自己的目標後再行動, 才不會浪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