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日常的永續行動無包裝商店的減塑生活

台灣自 2002 年開始落實限塑政策,店家不主動提供購物用塑膠袋、塑膠免洗餐具,2011 年起更針對手搖飲料店的外帶杯、塑膠吸管實施減量政策。每一次消費,我們所需的都只是層層包裝下的內容物,過度包裝成為當今環境議題的最大隱憂。減塑議題中,小巧而五臟俱全的裸裝商店和市集活動開始在全台灣各地出現,試著挑戰零廢棄的生活。
By 加分誌 2021/10/29 00:00:00

文/ LISA    圖/山盟商行 Sunmoon Refillery、PackAge+ 配客嘉 官網、LISA 拍攝

台北|三時生活實驗室

鄰近捷運行天宮站及捷運中山國小站、藏身在陸橋旁巷弄,不小心會讓人懷疑自己是否走錯路,三時生活實驗室的店面雖然不大,但在網路上已經累積不小的名氣。作為目前台北市內唯一的無包裝商店,店內掛著「每次消費都是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的旗子,提醒每個人每天的消費都會為地球帶來各種或大或小、不同的影響。

雖然空間不大,但販售的商品超乎你想像的齊全多樣。不管是家用清潔劑、淨身洗沐用品,或是米油鹽、調味料、 咖啡豆、茶葉、蜂蜜、果乾麥片等用完可補充的品項,就已超過 100 種。另外保鮮盒、食物袋、環保餐具等可重複利用的容器,或是日常生活中用完、用壞即丟的拋棄式日用品如牙刷、牙線、衛生棉,也能在這裡找到。

早期舉辦許多講座、活動,邀請對永續議題感興趣的朋友自由參加,隨著轉型為無包裝商店後,也鼓勵消費者捐贈不需要的玻璃容器,並提供給來店消費但需要容器盛裝 的使用者,達到資源再利用的目的。除了推廣無包裝消費,也對環境、農民友善的議題有所關注,因此為了減少資源浪費,以預購的方式讓消費者自行掌握食物的消耗量,降低食物浪費的機會,生產者到消費者之間不需要再經過大量包裝、運送,讓消費者可以吃到最新鮮的食物。

新北|零居 Zero Living

位於板橋文化路巷弄內的「零居 Zero Living」,是 2020 年 4 月底才新開幕的無包裝商店,店名發音類似「鄰居」,卻又巧妙結合最初發想的兩個概念:「零」廢棄、 「居」家生活,也讓人直接地感受到經營者核心的經營理念。大多數的無包裝商店都響應減塑生活,同時也積極推廣永續及自然理念。零居另一點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讓素食者(Vegan)也能自由參與這場永續運動, 因此店內販售無動物實驗、對動物友好、環境友善的商品。

創立店面的經營者夫婦曾分享,兩人在澳洲旅遊時經常可見裸買裸賣商品的店家,也認同這樣的消費方式,因此才決定在台灣推廣無包裝商店。 儘管才開幕一年多,已經累積了許多固定回購的客人,並且不斷與台灣品牌、生產者合作,支持本土產業外也避免進口背後大量的運輸成本。舉例來說,店內的軟糖不使用動物性明膠或吉利丁,口感吃起來像法式軟糖;與 MoonLab 食研所合作販售的優格、乳酪,也是台灣目前唯一使用植物乳製替 代品所製成,對於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來說,又多了一項美好的選擇。

如果你喜歡吃零食、果乾、麥片,那麼零居一定會是你的好選擇,因為店內有許多買完就可以直接開吃的小零食,相信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台中|山盟商行 Sunmoon Refillery

無包裝商店不是只在北部才有,中南部也能找到充滿特色的店家。「山盟商行 Sunmoon Refillery」是一間由波蘭女孩開設、也是台中第一間無包裝商店,由於鄰近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對外地遊客來說非常好找,而且還有不少在台灣生活的外國人造訪。創辦人唐寶玲將店名取為「山盟」,以自然 元素: 山、日、月代表大地蘊育一切,而皿則代表將純粹、自然、簡單生活的方式落實在器皿裡,幾個字合起來便是現在的店名。

店面以落地的大片玻璃門裝飾,擺設商品的櫥窗、櫥櫃看起來資歷豐富, 山型的鐵窗花不僅和店面 LOGO 有一絲相似,還非常具有復古台味,文青感的裝潢吸引不少人踏入。山盟商行販售穀物、清洗用品、果乾等無包裝商行常見的商品外,也自己製作「低溫烘焙堅果」、「山盟洗髮餅」,都是店內人氣熱銷的商品,光看宣傳照都想買回來親身試用。

寶玲認為環保生活也可以很時尚,在店面販售的商品不僅充滿設計感, 在粉絲專頁和官網分享的照片、宣傳照更像是精心設計的美照。目前山盟商行同時正籌備「海誓文化空間 High Sea」,邀請不同文化、種族、語言的朋友一起進入並活化社區,讓生活在這座島上不同背景的夥伴互相認識和互相尊重。這裡同時作為「山盟」和「海誓」的據點,也乘載著人們與山林、海洋連結的承諾。

環境友善無包裝市集|裸裸實驗市

2020 年 9 月,台北記憶倉庫戶外廣場舉辦了第一場「裸裸實驗市」,由三時生活實驗室召集舉辦的環境友善無包裝市集,邀請許多對環境友善、環境保護、無塑生活、永續發展等理念具有共識的創作者、店家或品牌參加,在每個月第三個週末舉辦。以「褪去包裝、卸下多餘,在城市中探索最純粹的美好」為市集核心概念,販售甜點、麵包、可循環利用日用品等之外,搭配舊衣交換、舊傘募集、舊書交換等,讓資源不斷循環。當然了,現場不提供任何一次性包材,鼓勵來逛市集的民眾自備餐具餐盒、購物袋與容器,忘記準備的話也可以租借使用。透過市集活動,讓更多尚未接觸無塑生活的人一起關注永續議題。



網購也能零包裝?| PackAge+ 配客嘉

隨著網購比率越來越高,疫情推波助瀾更加速民眾改變消費模式,但你或許沒想過:大量網購商品出貨後帶來的包裝垃圾量 有多驚人。台灣提升疫情警戒的期間,一箱箱物品寄送到家,有些用瓦楞紙箱盛裝,有些則用塑膠破壞袋包裝。這些拆開後的包裝除了紙類,大多無法再利用、只能被丟棄,於是我們在無意識 中再度製造了大量垃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由新創社會企業 「PackAge+ 配客嘉」成立網購循環包裝系統,期望打造永續電商生態圈。

台灣蓬勃發展的電商體系,造成每年使用超過 8000 萬個網購包裝箱(袋),堆疊起來的高度相當於數千棟台北 101。PackAge+ 配客嘉所使用的循環包裝袋都是由保特瓶及玻璃再製而成,可重複使用、防水、防撞又防盜,這些循環包材由電商出貨給消費者後,消費者再把包裝袋拿去歸還點歸還,而店家可以統一收集後重複利用,藉此達到循環使用的目的。為了鼓勵更多人加入使用循環包裝的行列,歸還包裝還可以兌換小禮物或獲得折價券,你不需要處理這些包裝後續的分類、垃圾,還可以多賺到一份飲料或點心,是否讓你也心動願意加入這個行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