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Giselle 圖/Shutterstock
許多考生在考期逼近時容易因緊張導致亂了陣腳,最後衝刺的時間非常有限,到底該如何準備才能順利奪榜?又該如何保持自身狀態的穩 定呢?編輯部整理出幾種黃金衝刺期的準備方法,每個人適合的方式都不盡相同,建議大家可以視個人情況,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備考方式。
大方向總複習 避免糾結考題細節
進入倒數階段,考生們必須統整過去所學內容,並發揮最大效用。 這個階段不應該再花太多時間學習全新的內容,而是應該集中精神在「固本」,進入衝刺期前就應該要將所有科目內容融會貫通,並於考前三個月進行總複習,將已讀過的內容重複記憶,讓自己對每一項科目都能保持一定的熟悉,確保基礎內容的理解。
其次,準備應著重於大方向、概念,而不是死背細節。就算準備得再深入,還是有可能遇到不會的題目,這時把不熟的地方弄懂才是最重要的。國考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準備,當考試重點越多、越需要花時間熟讀,即使遇到撞牆期也不要挫折,太過於糾結反而會顧此失彼,忽略基本功的重要性。學習將重點核心放在大方向的統整,對於核心記憶有很大的幫助。
大量練習考古題 培養解題手感
考前的黃金衝刺期間,應將時間專注投入在勤練考古題,不僅能更了解出題模板與變化,也能藉由參考歷屆考題了解近年趨勢。行政法名師霖徊老師建議,考古題練到十萬題也不嫌多,深入熟悉必考題型,才能在考試當下有最好的發揮。
至於申論題的準備,根據狀元們的上榜心得分享, 不少人強調關鍵是「解題手感」,實際的作答演練是非常重要的。或許科目內容已經反覆讀熟,但申論題必須要能完整且流暢的表達,光讀熟是遠遠不夠的。 建議以手寫練筆方式,每道申論題都下功夫實際演練, 並設定時間訓練答題速度,培養臨場感。
固定作息 調整生理時鐘
考試前本來就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浪費,進入衝刺期該如何最有效率地利用剩下的時間?除了妥善安排讀書計畫、提高效率以外,務必發揮自律精神,按照讀書計畫及固定日程來作息。
研究顯示,一天中 共有四個時段為「高效率讀書時間」: 起床後半小時、早上8點到11點、下午3點到6點、晚上7點到10 點,這些時段內大腦的記憶力、理解力、集中力較高,是學習的黃金時段。
另一方面,各科目的讀書時間安排就要視個人的學習特性來調整,有些人習慣在同一天內專攻單一科目,有些人會切換科目來避免大腦疲乏。到了臨近考試前,由於各科考試時間不同,可以模擬考科時間來讀書或做考古題,人體生理時鐘有慣性,如此一來可以讓身體適應考試作息,實際上場時就能順利「熱機」。
制定好計劃後一定要確實的執行,建議每隔 2 至 3 週回顧一次學習狀況,並檢視計畫的執行率、針對實際的狀況進行檢討,如有未按照計畫進行的部分,則須釐清原因並調整,千萬不要過度勉強,計劃要做得到才有意義,否則就會淪為畫大餅。

衝刺別忘喘息 妥善規劃休息時間
越接近考試,壓力難免會越大,許多考生容易產生「時間不夠用」的焦慮感,這樣的壓力很可能會讓你更難以專注,影響讀書效率。有些人甚至為了趕進度而熬夜,缺乏睡眠之下精神更差,造成惡性循環。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吃好睡好才能在考試時保持最佳狀態,發揮更好的實力。
如果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建議可以暫時遠離社群媒體,避免在休息時間滑手機,否則看到朋友出遊打卡,反而讓自己心情浮躁、影響到讀書效率。有上榜狀元分享,自己在最後衝刺階段甚至將手機裡所有的社群媒體 APP 刪除, 讓自己「與世隔絕」,全心全意投入考試的準備。
在安排讀書計畫時,務必將休息時間也規劃在內,例如:一週安排讀書六天、休息一天,或是每天讀完之後留給自己三十分鐘至一個小時休息。除了利用休息時間冥想、 沈澱思緒外,養成運動習慣也有不容小覷的好處,運動可以釋放壓力、轉換心情,更能增加大腦含氧量、增強體力, 對於長時間的專注有很大的幫助。依自己的步調適時放鬆身心,才能充飽電以保持長期的續航力,再繼續奮戰!
考前的最後一哩路,顧好身體健康是一切的基本,飲食方面盡量避免吃太刺激的食物,減輕身體負擔,降低突發狀況的發生機率。其餘運動、飲食守則請參考本期的「考試舒壓篇」,推薦大家可透過簡易的瑜伽舒壓動作,以及營養師推薦的飲食攝取,穩定考前的身體狀態、繼續向前衝刺。
目標具體化 提升自我成就感
除了把握黃金時間進行最後衝刺,保持穩定的心情也是另一項重要的準備工作,抱持正確的心態備考,才不會讓你在國考路上走得跌跌撞撞。
首先,建議先檢視自己設定的目標是否具體、明確,否則可能讓自己越唸越累,甚至萌生放棄的念頭。設定目標時,我們常常會過度設立目標,例如: 「今年一定要考上狀元」、「這次要考滿分」,但其實這樣的目標容易偏向不切實際,如果一開始就將目標放在無法預知的事物上,容易產生「永遠都達不到期望」的挫敗感。
把最終目標劃分成中期、短期目標後,應該設定每天都有小階段任務,目標可以很小、很單純,但必須要是自己可以完成的具體事物。例如:「上午讀完 一個小單元」、「1 小時做完 50 題考古題」,並專注在學到了什麼、今天把哪些不會的觀念弄懂了,如此一來當一天結束、回顧自己達成的項目,就能讓自己心中累積更多成就感及踏實感。有時候準備考試也需要一點運氣,過度注重成績則容易造成自我壓力、焦慮等負面感受,數字只是衡量的指標之一,能夠實際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考生最應該關心的部分。
應對負面情緒 掌握 2 大原則
這個階段最需要的是維持心情的平和穩定,對考生來說,負面情緒的應對策略是必學的一課,掌握好以下 2 大原則,讓正向思考的力量幫助你在國考路上走得更穩健!
1. 願景導向
面對漫長的備考期難免感到疲憊、厭倦,不妨想想未來的願景,驅使自己繼續往前!不論是找考上的同學、戰友們談談心,讓自己重燃鬥志,或是提醒自己:「十年後我想過怎樣的生活?我要擁有什麼樣的人生?」當目標化為理想的願景,就能戰勝眼前的辛苦,讓這些意念成為自己的動力!
2. 自我肯定
對於考生來說,「懷疑」與「比較」是準備國考的路上最需要克服的心情,因此建立正向的思考模式、肯定自我價值,將成為支持考生們走下去的力量。友善的自我對話可以改善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避免過於嚴厲的自我批判,進而建立穩固的自信心。我們時常會把注意力放在錯誤與負面的事情上,可以在睡前問自己:「今天我有什麼事情做得很好?」發掘、肯定自己的長處,而不是過度放大短處。
考試進入倒數階段,全力以赴、好好利用考前的黃金時間,調整好自己的身心狀態,或許就有機會在考場上贏得比平常更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