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的經歷, 都將化為成長的養分-韋禮安

在道別時說「再見」,是我們在內心假設了一定會再見; 我們也練習「再見」,為了告別生命或那些再也不見。 要是再見再來得晚一點就好了。韋禮安卻說未來太遠,別去想它,用做最後一張專輯的心情,他推出《明天再見》。 韋禮安淡看無常的未來,卻用不留下遺憾的心情,積極的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刻。
By 加分誌 2022/11/07 00:00:00

文、採訪/ AMANDA
攝影/壹加壹攝計工作室 服裝/ Urban Research
彩妝/美少女工作室 Prettycool 張椀雁 ( 麵麵 ) Karen Chang
髮型/ xenterhuang (chicshockhair )


不同語言的演繹嘗試,擴展音樂視野

近年來以《火神的眼淚》影集片頭曲〈因為是你〉與電影《月老》的主題曲〈如 果可以〉取得極佳成績與討論度的韋禮安,當初是機運促成他一腳踏入音樂產業,他說,自己很幸運,能夠一路走到現在。

大學時就讀於台灣大學外文系的他,在第一屆「校園歌喉戰」中取得總冠軍,之後便順勢出道,出道曲〈慢慢等〉直到現在也是令人琅琅上口的經典歌謠。 外文系出身的韋禮安,在語言上頗有優勢,不僅曾在 2021 年發行全英專輯《I'M MORE SOBER WHEN I'M DRUNK》,電影《月老》在日本、韓國相繼取得好成績, 也促使他將主題曲〈如果可以〉翻唱為日文、韓文的版本,在台灣歌壇中頗為少見,歌詞發音更是被母語者認證的標準。

韋禮安說,這些以不同語言演繹音樂的嘗試,讓他在創作音樂時,也將目標 放在中文圈以外。比如在做英文專輯時,他想做一張外國人聽了也可以理解的、 覺得好聽的專輯;這個想法也延續到了今年 9 月發行的新專輯《明天再見》之中。 在音樂性的體驗上,他希望能讓不懂中文的人也願意聽、享受這張專輯。

「這是一個脈絡,會讓自己去思考,講這個語言的人聽了之後會有什麼反應。」視野和格局的擴大,使韋禮安將目光放到整個世界,期待他的音樂能夠跨越語言的藩籬。

年輕不怕嘗試,有時間失敗

細數在音樂產業打滾的這些年,從最早開始深入人心的「情歌王子」,韋禮 安不斷的刷新大眾對他的既有印象,也在音樂上挑戰自己的創作手法。

2020 年韋禮安推出專輯《Sounds of My Life》,以聲音相簿為概念,將周 遭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融入到歌曲之中,是一張以音樂形式呈現的生活紀錄片; 2021 年推出的全英專輯《I'M MORE SOBER WHEN I'M DRUNK》,敘說當醉酒迷濛時,反而最清醒,也挑戰大眾的音樂味蕾。他將小小的叛逆藏在音樂中,不希望自己的音樂就此定型,也期待聽眾的驚喜反應。

回過頭看當初踏入音樂產業的決定,韋禮安說當時主要是覺得還年輕,總是有時間去嘗試,年輕時去嘗試音樂,就算失敗也還有時間另起爐灶。「做這一行有時效性,也不要拖太久,越早可以去嘗試你越知道自己到底適不適合,甚至這個行業也會挑選你,你有可能會被淘汰掉。」

做決定之前,他也把優缺點一一列出來,做音樂後會得到什麼、失敗的話怎麼辦?韋禮安笑著說,他也有準備 Plan B,至少他有拿到大學文憑,還是可以找得到專業領域的工作。

把握住面前的機遇,有機會便願意去嘗試,往前看, 需要你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實力;往後看,也何嘗不是一 種把握當下。就像韋禮安說的:「Nothing to lose」。

創作來源於生活,也是生活的印跡

音樂對韋禮安來說一直是他書寫與詮釋當下人生經歷的方式,他用各種感官去體會平凡瑣碎的生活、或迷離或冷酷 無常的世界。而對近期推出的新專輯《明天再見》,雖然是受整體疫情的大環境影響所產生,韋禮安說他並不是刻意的因為疫情就寫一張相關的專輯,「但是在這張專輯中好像很自然而然的就扣緊說再見這件事情。」

《明天再見》以「再見」為主軸,探討許多關於離別的主題,「離別」其實是件悲傷的事,但專輯核心轉而緊扣「把握當下」,是為了不留下遺憾。除了受到疫情無常的影響,韋禮安認為,過去所有經歷都是現在創作的養分,曾擔任世界展望會愛心大使,跟著去過好幾次亞美尼亞、尚比亞等國家,對他們來說,連擁有乾淨的水都是很困難的事情,「這些經歷在內心一定會種下一個種子,就是珍惜,也就扣到新專輯中把握當下、把握身邊的人事物,過好現在的生活。」

如果要在專輯中推薦一首歌,韋禮安說他會選擇〈明天再見〉,作為新專輯的最後一首歌,總結了整張專輯的概念。



「明天再見」常出現在日常的對話中,但也能以另一種角度來解釋:「如果你還有明天的話,你會想要見到誰?你 會願意跟誰講這些話?我今天用盡全力的過完了,如果還有明天的話,我要把握什麼事情?」問題中許多「如果」的假 設,是對未知的劇烈變動的切身體會,韋禮安自我叩問,也透過歌曲反問我們,要如何面對無法預測的未來。

將創作放手更多,靈感碰撞的驚喜

不同於以往在音樂創作上親力親為,《明天再見》收錄曲的作詞、作曲、合唱都有與外界跨刀合作,韋禮安在創作 上與各色詞曲人合作,激盪出令人驚喜的靈感火花,比如與 徐佳瑩合唱的〈不得不〉帶給他非常特別的體驗。「跟 LaLa 合作,覺得她錄音時非常快狠準,又錄的非常好,不愧是歌后」,也激起韋禮安的鬥志。他說,本來他已經錄好了一個版本,因為 LaLa 錄得太好,覺得自己不能輸,後來又繼續錄了別的版本,也因此把歌曲做的更好。

〈不得不〉的詞曲,是韋禮安與許書豪合寫出來的,他說:「與書豪的火花就比較 chill,因為我們是好朋友嘛。」 他們在許書豪家中,一邊喝酒,一邊寫歌,寫出了這首風格輕快又隱含惆悵,描述親密之人分隔兩地的思念。韋禮安笑著說,之前與許書豪在參加 MÜST 音樂創作營時做了一周的室友,與其他夥伴一起寫歌時,也是喝著酒寫出來的。他帶點玩笑口吻的篤定道:「酒精就是音樂的催生劑。」

寫首難聽的歌吧!張弛有度的創作秘訣

「創作做為一個職業之後,要固定的產出最大的秘訣就是 deadline,就是一直被追殺。」說起穩定產出作品的秘訣, 韋禮安的神色格外認真,但說到被 deadline 追殺最能讓他靈感噴發,還是忍不住莞爾。

在維持創作產出上,韋禮安花了不少心思去了解各種創作者的方法,不只是音樂創作人,產量大、品質好的作家、 創作者,都是他的參考對象。他認為這些人的共通點就是每天都寫,不要讓持續創作的慣性被打斷,並且不去評判作品的好壞。

比較不忙的時候,韋禮安會強迫自己每天固定寫一些東西,「我不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甚至有時候跟自己說,你 今天寫一首難聽的歌好了。這樣就反而沒有那種,你一定要寫出好的東西的壓力來,反而能很單純的坐下來寫,累積一些東西。」

每天累積一小段旋律,兩個禮拜後就有 14 段,有了累積的創作片段,才有東西可以修,也給自己練習的機會。也 許回過頭去聽,會發現哪些節奏能改的更好,或者可能再發展出什麼樣的風格樣貌,韋禮安大部分作品的雛型,都是在這個過程中產生。

開啟社群對話,跟你鳥鳥天

這幾年來,韋禮安在社群上的形象轉變極大,從原先的創作才子,180 度的轉向「迷因梗王」,時常在臉書、 YouTube 上散播迷因、惡搞翻唱自己的歌、拍攝 Vlog 分享生活,十分開朗跳脫;他也經營 Podcast 頻道「韋禮安跟你鳥鳥天」,邀請圈內友人大聊音樂與其他話題。

他覺得這是受惠於時代的演變,在網路社群發達的現在,大家越來越喜歡看到真實,也才能讓韋禮安自在的展現性格中不按牌理出牌的一面,每個人都釋放各自的自我,反而更有趣。

韋禮安說,這也是一個累積的過程。在之前專輯的宣傳期中,他與很多 YouTuber 合作,在拍攝時便想著全心投入, 什麼都不排斥,玩得很瘋,「沒想到讓大家覺得我有很有趣的一面,其實這也就是真實的自我。我覺得那是一個加成的效果,當我展現一部份的自己,大家反應很好,我就想說,真的嗎?那我就變本加厲,越來越願意把那一面釋放出來, 或是更誇張化。」

豐富生活,面對挑戰

「我記得剛入行的時候大家都會問我說,你的興趣是什麼?我就是玩音樂,就很無聊。」入行久了,他也摸索出其他的興趣,現在他常在 YouTube 上分享他的自創菜餚,他說, 他非常喜歡做菜,享受料理的整個過程,「我覺得備料、 切菜這些事情有種療癒感,focus 在做一件跟音樂無關的事情」,是他紓解壓力的方式之一。

在面對壓力的心態調整上,韋禮安說,他開始接觸一旅途中的經歷,都將化為成長的養分

些身心靈療法,比如冥想;近年他讀到一些斯多葛學派 (Stoicism)的書,「記住你終將有一死」的哲學觀,影響韋禮安很多,也間接促成了《明天再見》這張專輯。

「比如說我要開小巨蛋演唱會、上金曲獎表演了,理論上都是壓力很大的事情,我當然也會很看重,但是我要去化 解壓力的方式就是跟自己說:沒關係,其實也沒有那麼重要。」他安慰自己的方式,聽起來很消極,但韋禮安說,當 你把格局拉大、維度變高,很多當下讓你焦慮,壓力很大的事情,過了 20 年、30 年後,回頭看會發現也沒什麼,甚至不會有人記得。

進退共舞的交鋒,採訪中的雙重角色

現在能自在的展現性格的韋禮安,其實也曾有為媒體宣傳、訪問而困擾的時候。如今他把與媒體互動形容為在跳雙 人舞,「It's a dance,採訪者問一個什麼問題,然後我回一個什麼東西,就像跳舞一樣,一起來完成訪談。」

原先他看宣傳跟接受訪問的角度只有一個面向,了解整個行業的生態圈後,韋禮安更能從一個訪問者的角度理解他 們訪問時想要、需要的是什麼。「尤其是到後來我自己做 Podcast,我學到更多,因為我真的坐下來,變成一個訪問的人,一個主持人。所以就會很有趣,當我是一個訪問者的時候,就會開始知道說,我會希望對方給我一些什麼東西」。

這種開闊的視野轉換,也讓韋禮安成為一個更好的受訪者。他形容媒體與藝人間彷若共舞;自己也在兩種身分中翩躚的切換,但他也說,這不是能一蹴可幾的,而是跟音樂創作、展現性格一樣,需要慢慢累積。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面對無常的時代變化,韋禮安通過音樂,告訴我們他內在的思索:「把握當下,享受現在的時間」。看似消極的不去想未來,但也因此更珍惜當下的挑戰與驚喜。

而不管是世界性的視野、斯多葛式的人生觀、還是隨著網路時代的脈動展現真實的自我,樁樁件件,都要靠時間的 積累;與其將「明天再見」視作對無常現實的呼告,不如說 是韋禮安為當代多變動的世界下的註解,也找到了自己最好的應對方式。

Q:可以用英文簡單自我介紹嗎?
A:Hi, everybody. I am WeiBird. I am a singer- songwriter.

Q:在學生時期的念書秘訣?
A:應該是分配時間吧,花最多的時間在最不擅長的科目上面,比較擅長的就可以花比較少時間。

Q:大學最喜歡的科目?
A:除了體育課以外⋯⋯語音學吧。

Q:大學最喜歡吃的早餐推薦?
A:宿舍早餐,就是美而美漢堡或是三明治。

Q:大學念書期間,下課後最常去的地方是哪裡?
A:我大學期間下課後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宿舍,我是個阿宅。

Q:現在唱一首歌表達現在的心情?
A:明 ~ 天 ~ 再 ~ 見 ~

Q:最新專輯裡面有沒有什麼小彩蛋?
A:新專輯《明天再見》裡每一首歌都有不同的音樂項目的彩蛋,不管是在文字上面,還是編曲上面,都可以細細地去品味。

Q:大學時期看到異性會怎麼追求?
A:我覺得我沒有很厲害耶,可能騎腳踏車去追吧,說「嘿!等一下!」( 比出騎車的姿勢 ), 我大學很會騎腳踏車。

Q:大學做過最瘋狂的事情?
A:好像都還好,當歌手算瘋狂嗎?就參加歌唱比賽,然後就一路比下去,比到上電視。

Q:有什麼話想跟大學生說的呢?
A:好好把握,享受你的大學時光,不要浪費時間,我有多麼的希望可以再回去念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