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LILY 圖/飽妮提供
電影是出走的樂園 個人專注看電影 是神聖的儀式-專訪人氣影評飽妮
「電影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像是呼吸一樣自然。」一年可以看完 180 部電影的飽妮如此形容。目前是全職影評 YouTuber 的她,時常在頻道上分享自己的觀影心得與分析,獲得觀眾的熱烈迴響。
「其實是因為我太宅了,覺得看電影是認識世界最快的方式」,飽妮笑說自己過去較為孤僻,電影提供了一個管道,讓她不需出門便可知天下事,盡情悠遊於各式各樣的情節與故事。
對於飽妮來說,看電影是專屬一個人的神聖儀式。一部 2 小時的電影,就像是 120 分鐘的異世界冒險,一幕幕畫面帶著她穿梭時光洪流、跨越地域疆界,如《千年女優》般於人類千百年積累的文明中翩翩起舞。
當電影成為工作,需要切換 on/off 的「 電影宅 」
電影帶給飽妮最大的收穫,或許是成為營生的飯碗。她坦言從沒想過看電影可以變成工作,「一開始會覺得很幸福, 竟然可以憑興趣工作,但後來就會有倦怠的問題。」
2018 年飽妮曾在社群上分享自己正經歷觀影「低潮期」, 過往釋放壓力、讓她暫時出走的電影,在難與工作切割後, 竟成為負擔,「想想不會多拍一支影片就先 pass」,無法再像過往一般全然享受電影。
為了找回對電影的熱愛,飽妮也曾試著轉型,但最終仍覺得電影才是志趣所在。因此,她慢慢學習在工作與休息模 式之間切換,休閒時間盡量摒除頻道產出的壓力,「現在會告訴自己,我在休息,休息的時候做什麼都可以。」抱持著自由放鬆的心態,反而能意外地激發創作靈感。
我只是看電影比較認真,喜歡腦補而已
影視作品的深度解析、彩蛋分享,是飽妮頻道的流量常勝軍。當問及如何挖掘出情節更深層的意義,她笑說自己很喜歡「腦補」,當表層故事無法說服自己,便會從影劇中的細節去推敲拼湊出自己覺得合理的版本。
以她最鍾愛的迪士尼公主系列的《小美人魚》來說,故事中形塑愛麗兒(Ariel)為了王子放棄聲音換取雙腿,飽妮小時候觀看時並不覺得不合理,長大後經過更多人生歷練,才覺得故事並沒有如此單薄。
「我自己腦補說,愛麗兒可能是衝動、有冒險精神的個性,本來就想到陸地上看看,讓眼界更寬廣。與其說她上岸 是為了王子,不如說是為了氣他爸爸。」諸如此類思想激盪的分析,除了讓角色的厚度被看見,也讓飽妮的頻道脫穎而出。
「現在看電影,我會抱著對每個角色都問『為什麼他要這樣做?』的自我提問反思,然後在心裡面找到一個我可以被說服的答案。」
除了透過細節推敲更豐厚的角色內涵,飽妮也認為專注是讓她可以「看」出獨到見解的原因之一。尤其在速食世代, 當觀影速度變成 1.5 倍、2 倍速,觀眾便已失去品味原有影劇編排的張力與呼吸空間的機會,轉而被動地接收資訊,也更難咀嚼字句況味與畫面細節。

彩蛋尋找技巧大公開!練習輸出資訊你也可以當影評
針對影劇中的隱藏彩蛋,飽妮則笑說其實人人都可以找到,只是需要花時間查找外國媒體的報導、劇組的訪談片段。 她也分享平時常瀏覽的外電,包括《Collider》、《Variety》、 《Indiewire》,有時若將維基百科切換為英文版,也可以發現許多寶藏資訊。
至於整理觀影心得,飽妮也有一些小撇步,她首先會條列出喜歡與不喜歡的原因,並留下一塊感性的空間,整理觀影時最直接的情感反應,以這三部分為骨架再整理為完整文字。
她也補充,其實只要「練習輸出」,習慣將接收的資訊轉化為自身想法,不需閱片無數,也可以好好釐清感受,避免過往有話梗塞心口,無法一吐為快的窘境。
看影評是尋求認同「 幫觀眾說出內心的感受 」
正因為多數人欠缺輸出想法的練習,飽妮精闢且戳中觀眾內心感受的影劇解析,便成為吸引粉絲的流量密碼。她認 為大眾對於影評的需求可分為 3 種,一是為了尋求共鳴,二 則是對於情節感到困惑、渴望解答,第三種則是想瞭解他人如何觀看、解讀。
其中,她覺得前兩種的人數為多,「多數人看完部電影後,不見得有時間與精力去整理自己看完整部電影的想法」,而這時由影評幫他們說出心中的想法,便會覺得「神清氣爽」。
相對的,若提出對影劇的批評,也較容易收到網友負面的評論,「大家對於自己喜愛的事物被批評,接受度並不是 很高」。即便如此,飽妮仍會堅持自己的見解,不被流量綁架而去猜想、迎合觀眾口味。
串流大勢襲來!陪伴與娛樂成王道
對於未來的頻道規畫,飽妮有感於疫情對於大眾觀影習慣的改變,認為在串流平台走進家戶,演算法幫觀眾個人化 推薦影劇的大環境下,頻道內容走向也需調整。
「以前大家真的會依賴你去整理、推薦,但現在我覺得觀眾比較傾向娛樂化。」為了因應大眾接收資訊的習慣改變, 飽妮也開始推出較具陪伴感的「Reaction 系列」,就像是陪著粉絲一起看電影、閒聊,更貼近日常。
此外,她也將長篇解析的影片拆解為較簡短的「1 分鐘 3 個冷知識」,讓觀眾可以更快速的吸收資訊。不過,她也強調過往的深度解析仍會保留,因為這是她特別喜愛的部分,也是與忠實粉絲的深厚連結。
那些年陪我們長大的電影,都成滋養靈魂的養分
最後,加分誌也請飽妮推薦最適合大學生的片單,她選中經典校園電影《辣妹過招》,認為此片未誇大校園的美好, 真實反應青春的酸甜苦辣,更笑說並不建議透過被美化過的影劇學習職場文化。而飽妮現階段最喜歡看的則是「驚悚片」,也是因為貼近真實。
影劇的情節或寫實或虛幻,但往往打中我們的,不管是一幕相似的畫面,一句戳中心坎的台詞,千絲萬縷都緊勾著 與自身情感的連結。也許時間與大環境會影響觀影習慣,不同的人生旅程也需要不同的片單,但電影、戲劇一直都在, 靜靜訴說各自的故事,等待有緣人來傾聽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