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Szuan Chen 圖/楊同學 提供
學 歷:中興大學歷史系輔系會計
年 齡:24 歲
準備時間:1年

大學輔修會計的楊同學,畢業到大型會計事務所工作 1 年後,覺得工作步調太快、生活品質不理想,長時間在這種工作環境身體可能負荷不了。當時楊同學諮詢在公家機關工作的姐姐,與在一般公司當會計的朋友後,她決定給自己兩年的時間拼看看公職考試。
楊同學當初發現公職考試的科目,有一些大學並未接觸過,擔憂自己讀會比較吃力,所以讓補習班老師帶入門,讀書進度也都跟著老師走。她選擇面授課程,督促自己每天認真聽課,身邊也有共同目標的同學一起上課, 讓自己能保持衝勁。
理解後畫出架構,再利用堆疊式記憶法練習
「基本上會計分成背科和算科,背科用堆疊式記憶法,假設今天教到第三章,就從第一、二章看到第三章, 如此一來才不會忘記前面的內容,也比較容易將新的內容記起來。算科的架構很重要,要理解算法背後的原因、 多看不同題型,才能知道觀念上有沒有錯誤。」楊同學分享讀書時的主要方向。
最重要的是中級會計,她主要以老師的題目為主,練習時會先將答案遮住,再寫答案,這樣才能知道有沒有真正理解。將訂正錯的題目後,隔幾天再寫一遍,如果還是錯,就會將題目標記起來,之後再反覆練習。楊同學覺得會計不能強迫記憶,而是要經過思考,由於會計的題型很多,到後期需要累積,遇到不同題型才比較不會慌張。
楊同學坦承財政學是自己比較弱的一科,因此花費許多心力準備。前、中期楊同學一直重複看課本,她建議一定要自己畫圖形,後期練習考古題的申論題型時,要記得參考解答或別人寫的答案。
審計學基本上就是將審計公報背起來,但是楊同學提醒要先理解公報的內容並整理成架構,否則要將審計公報全部背起來是很困難的事情。當考題出現不熟悉的部分時,能用相關的觀念回覆,至少有一個方向,才不會在作答時慌亂。
順從心情安排進度,在壓力中找到排解的方式
楊同學以每天至少要讀三個科目、每週大概要讀到哪一個章節規劃讀書計畫,如果當天特別想讀某一科時, 會調整讀書的計畫,因為她覺得心情好時,相對地也會讀得比較順利。但是不能超過三天沒有碰到其中一科,每 一科一定要平均。衝刺期時楊同學將過去上課的內容先全部複習一遍,將內容架構畫出來,主要以考古題為主。 到後期比較不會翻課本,而是用架構式思考,如果想不起來再回去翻課本。
完整內容詳見《My Plus加分誌》2023國考榜首大秘技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