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Szuan Chen 圖/陳同學 提供
學 歷:台南大學行政管理系
年 齡:24 歲
準備時間:5年

陳同學大學就讀行政管理系,雖然出路廣闊,但是大二時她研究畢業出路的薪資,發現與理想相差甚遠,加上同儕不是考公職就是考研究所,但是陳同學對研究所的未來沒有把握,經過縝密的思考,最後她決定考公職。她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報名補習班,並在大四上順利考取普考, 工作將近 3 年後,她再次挑戰高考。
安排人生順序,取得上班與備考之間的平衡
陳同學普考分發後離開了家鄉,剛開始充滿新鮮感, 想四處探索、建立新的生活,後來工作逐漸忙碌,她覺得 「我上班都那麼累,為什麼下班還要讀書」,將原本預計準備的高考暫時放在生命順序的後方。
直到工作第 3 年,她和即將退休的同事聊天,才促使她思考現在薪資並沒有達到內心的標準,正好這時工作狀態步上軌道、工作模式也已習慣了,於是她下定決心開始認真準備高考。
她大學就讀行政管理系,對考試有相當程度的幫助。 大學時準備普考,所學的科目與考試科目相同,能同時應付學業與普考,對申論題的架構也比起一般人更加理解。 但是據她觀察學校與公職考試的方向不同,儘管有基礎但如果自己準備會不知道考點在哪裡,於是大學準備普考時 選擇面授課程,去年開始認真準備高考,她考量大學已報名過面授班,於是選擇到補習班看影片上課的 LOD 課程。
為生活留下喘息,貼近能力的讀書進度
陳同學安排讀書進度時,不會排定哪個科目一定要讀到第幾章、第幾頁,而只排科目,例如:星期一政治學、 星期二行政學,並在讀完後將今日進度記錄下來。她分享: 「一開始會不知道一天能讀多少進度,如果將目標設定太高,最後沒達成反而會很挫折,所以先了解每一天的讀書量,才能檢視有沒有在穩定的道路上。」
她平日下班後吃完晚餐,大約 6 點會開始讀書,每天只安排一科,並規定 12 點之前睡覺。假日大約 8 點起床, 每一天安排 3 個科目,每一個科看 3 到 4 小時。
平時利用瑣碎的時間休息,在工作與備考之間留下喘息的空間。陳同學將吃飯設定為放鬆時間,她常常一邊吃飯一邊追劇,等到後期確認基礎已經打好了,有時假日她會安排一天出去玩,以此放鬆心情。
利用樹狀圖加強記憶,理解後延伸內容
之前普考時,陳同學在政治學中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 因此這次高考政治學是花費最多心力準備的一科。每當她讀完一章後會做筆記,並將專有名詞轉化為自己較能理解的解釋。準備申論題時,她知道自己的政治學較弱,所以必須用獨樹一格的方式加分,她將課本提到的偉人名言佳句記錄下來,當作申論題的前言。像是今年考題提及「自由的選舉」,她就將名人關於「自由的定義」寫出來,也拿到比以往更高的分數。
完整內容詳見《My Plus加分誌》2023國考榜首大秘技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