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Szuan Chen 圖/李同學 提供
學 歷: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年 齡:24 歲
準備時間:2年

原本李同學懷抱著當老師的夢想進入體育系,卻因為大學成績不理想最終沒有實現。大學畢業後她到運動中心工作,卻發覺薪水與職場環境並不是她理想的工作型態, 讓她更清楚未來工作與生活的輪廓。
後來她推甄上研究所,剛好距離開學還有半年,於是她利用這段空窗期準備國考。原本準備很順利,卻因為疫情導致考試日期延後,這時研究所開學,李同學無法將全部的心力放在備考上,以至於第一年沒有考上,但是距離上榜的成績並沒有差很多,讓李同學非常懊悔,所以第二年她毅然決然休學投入考試中。
多方涉略連結內容,靈活運用不死背
雖然李同學就讀的科系與考取類科相同,但是大學是師培體系,並沒有國考的資源,於是她選擇報名補習班, 並選擇能自由安排時間的視訊課程。當時她給自己兩年的時間準備,每天都會督促自己到補習班,每次上課至少看完一到兩堂課,除此之外李同學覺得到補習班較有動力讀書,也會在國考路上更堅定。李同學平時也會從日常生活汲取資訊,像是國民體育季刊、政策白皮書,或是到期刊中心閱讀運動科學相關的論文,將這些資訊與讀過的內容連結,也作為複習專業科目的方式。
李同學笑著說,由於記憶力比較差,所以要在接近考試日期才會記住內容,因此讀書方式比較靈活。以下李同學也大方與我們分享每一個科目獨門讀書法:
李同學建議能利用零碎的時間閱讀期刊,時間較少可以閱讀摘要和結果,如果對該主題有興趣能看討論的部分, 將此延伸為申論題的素材,她認為申論不一定只在乎結果, 反而在乎思考的過程。
第一年備考時,一開始將重點放在行政法上,這是李同學過去沒有接觸的科目,內容也相較其他科目多。第二年規劃行政法的讀書計畫時,將全部的課程上過一遍、筆記再做一次筆記,到考試最後一個月開始做歷屆考題。
準備體育行政與管理時,會藉由實際參與活動,了解組織如何申請,從中看到政府、申請方或民眾的問題。許多活動是由國家計畫延伸而來,參加活動時會審視章程和指導單位,再去研究整個計畫的緣由。將實體活動與讀書內容連結,才會更容易運用自己曾讀過的內容。
創造屬於自己的讀書方式,找到生活間的餘裕
李同學在讀書計畫上,早上 8 點起床後會到健身房運動,之後李同學會到咖啡廳讀書,先整理前一天上課的筆記,中午吃完飯後,下午到補習班上課,離開補習班後回家休息,除了衝刺期外週末不會唸書。李同學坦言自己的讀書方法相對於一般人,也許不是很積極、嚴謹,但是她理解自己的個性並沒辦法花更多時間讀書,而她其實也很焦慮、沒信心,所以她在可允許的範圍盡力讀。
完整內容詳見《My Plus加分誌》2023國考榜首大秘技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