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總是搶不到票?演唱會黃牛票亂象

台灣作為亞洲流行音樂重鎮,各種不同的曲風豐富著我們的生活,自校園到出社會,不同的階層皆有喜好的群體,每年舉辦的金曲獎及大大小小的音樂盛典,如大港開唱、春浪音樂祭、赤聲躁動、黑潮放送音樂節等,吸引許多海內外音樂人來台,猶如音樂之島般,廣納各種形式的演出,但高聲量的樂團或偶像歌手,也引起不肖商人的關注,因此衍伸出所謂的「黃牛搶票」亂象。
By 加分誌 2023/02/06 00:00:00

文/ERIN 圖/Pexels

上海黃牛黨與田間耕牛 源自中國的說文解字

「黃牛票」這個詞從何而來的呢?20世紀初的上海,報紙上曾連載名為「俗語圖說」的專欄,其中一篇圖說中提到「上海的黃牛黨有組織,也很負責,在電影院門口賣的票雖然價錢貴些,決不是假票,一定可以看到電影」在此的黃牛呈現積極負責的形象;黃牛早年是田間耕作的勞力代表,擔起勞動的責任,上海的黃牛黨以同樣的「負責到底」做了一項正面的行銷,直至現今,因為抬高票價的做法,逐漸轉變成為人人詬病的對象。

網咖購票現象 非法黃牛的定義

曾經有人在公開的網路平台「演唱會 【讓票‧換票‧求票】 演唱會 門票 入場券」中,爆料親眼見到網咖包台搶票的狀況;一名男子一次包下21台電腦,利用自己所寫的程式進行網路搶票,憤怒的表示「門票就是被這種人搶走,仔細看看位置上根本都沒人」,但對方只是單純的買票行為,並未看到販售證據,故不算是犯法手段。

黃牛的廣義定義為:「非正式或非法的仲介人,在合法銷售途徑以外,未經授權的商品,藉以圖利。」在《社會維護秩序法》中明文規定:「非供自用,購買運輸、遊樂票劵而轉售圖利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台幣一萬八千元以下之罰鍰。」其中遊樂票劵即為演唱會門票,若又使用他人的身分進行採購,且未經本人同意的話,觸犯刑法第220條的「行使偽造準私文書罪」,如果兩件都有觸犯,直接背負兩件罪嫌。也就是說若經本人同意代替買票,不從中收取酬勞是沒有問題的;收取傭金即為犯法行為,若未經他人同意冒用身分買票,則又罪加一等。

粉絲怒吼權益受損 售票方的解套妙法

樂迷對於自己喜愛的偶像、音樂人的現場演唱機會都非常珍惜,尤其是海外的藝人、偶像團體機會更是難得,如韓國女子偶像團體Black Pink將於2023年3月18日在高雄舉辦演唱會,卻出現演唱會門票從8,800元喊到40萬元的亂象,官方也宣布加場讓官方粉絲先行預購,平息粉絲的抗議聲浪。黃牛與粉絲的搶票大戰總是不斷重複上演,炒賣行為更是眾人撻伐,時至今日,主辦單位也找出許多方式來抵制黃牛。

黃牛的搶票炒賣行為,已經嚴重影響到粉絲的購票權益,為了防止類似的狀況發生,售票方紛紛祭出實名制、官方粉絲會員預購、粉絲問答購票等解決方案,但尚未成熟的購票系統也引發些許爭議,如2017年的韓團Highlight曾經以粉絲問答售票的方式進行,但系統出包引發眾怒;歌手Jolin蔡依林於2022年底至2023年的世界巡迴演唱,也因為誤植錯誤的答案而出現爭議,許多粉絲表示知道答案也沒辦法購票,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門票紛紛完售。 

未盡的法律罰則 期待更為健全的購票環境

過往黃牛票的罰則為拘役三日及1萬8千元台幣以下罰鍰,且歸類於「社會秩序維護法」,對於黃牛來說不痛不癢,阻攔效果十分有限,立委張廖萬堅於2022年11月16日在立法院質詢當時的文化部長李永得,而部長也表示未來須要禁賣與重懲,但實質的法令遙遙無期,售票單位也以發展更嚴謹的機制為先。

雖然實名制與答題購票系統尚未完全成熟,也有些不完整,但整體看來,削減了許多黃牛大量搶票的機會,藉此讓相關單位重新檢視如何嘉惠真正的粉絲,且建立完整的退票機制,讓黃牛不再有恃無恐的隨意搶票退票,如何讓大家有更公平正義的購票權益,就靠所有樂迷與粉絲的抵制,以及完善的實名制購票系統,未來每個人都能擁有更好觀賞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