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一座體育館的拆除,看文資保存的艱難與現實

二月初日本有條新聞:位於香川縣的一座舊體育館要拆了。這件事不僅在當地備受爭議,更傳出日本,受到國際關注。這座舊體育館何以引起重視?這得由它的身世說起。
By 加分誌 2023/03/15 00:00:00
文/邱立崴 圖/photoAC

掀起風波的舊體育館

舊香川縣立體育館,因為獨特的曲面外觀,被縣民稱為「船的體育館」。竣工至今已經快60年,但以現代眼光來看依然優美而前衛。然而因老化影響耐震性,2014年香川縣宣布閉館,並考慮拆除。
  
此事不僅日本各大報加以報導;民眾也成立保存會,提出再生方案;連美國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都將該館列為「危機遺產」來關注,甚至撥款贊助保存。
 
若只是因為很漂亮,有感情,尚不足以讓這座體育館受到重視。舊香川縣立體育館之所以掀起風波,是因為它的設計者乃是鼎鼎大名的丹下健三。

建築教父的全盛期作品

若對當代建築稍有涉獵,一定知道丹下健三這個名字。這位設計了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國立代代木競技場的大師,是日本第一位獲得國際建築最高榮譽「普利兹克獎」的建築家,也是打造日本戰後都市景觀,栽培無數人才的建築教父。

2006年廣島和平資料館經國家指定為重要文化資產,是日本戰後建築的首例。後來同由丹下設計的代代木競技場、香川縣廳舍都陸續獲指定,足見這位建築教父的地位。


國立代代木競技場 圖片來源:photoAC

代代木競技場與舊香川縣立體育館建於同一年,都採用劃時代的懸吊結構,創造出無柱的大跨距空間,也都有優美的曲面造型。代代木競技場被視為丹下健三全盛期的代表作,同一位大師在同年代、用相同工法,打造的全盛期作品,一座是文化財,另一座卻要拆除;更別說僅隔兩公里的香川縣廳舍,建造年代甚至更早,不免顯得矛盾。

苦澀的決斷

經過9年,除了保存會持續努力,香川縣也曾公開募集再生方案。但今年2月,香川縣宣布了「苦澀的決斷」:確定拆除體育館。對官方來說,維修案不僅多次流標,且結構隨時間持續劣化,維修成本節節上升;雖然公開募集方案,也沒有單位能負擔高達20億元的費用。

但民間也有話說,保存會批評官方自始就忽視體育館的文化價值,從未諮詢專家意見,也對國外的贊助視若無睹,表面上公開募集方案,但過程倉促,讓所有費用都由提案單位負擔,更拒絕由再生後的長期收益來償還的提案,根本無心保存。

歷史需靠時間累積 外觀反映時代特徵

歸根究柢這是場價值與價錢的拔河。在凡事以利潤衡量的資本主義下,砸錢修一棟難以估算獲益的「危老」,怎比得上清出一塊地皮來滾熱錢?這不僅是日本,更是全世界包括台灣都不斷重演的戲碼。

比起珍貴性顯而易見的傳統建築,保存近代建築更難,只因這些水泥的龐然巨物不夠老,也不夠美。在建設太容易,拆除更容易的現代,建築已不是永恆屹立的象徵,而是消耗性商品。當代表這個時代的建築一座座倒下,被新樓房取代,數十年後再重演一次,這種輪迴將導致當代歷史與文化的流失,後人將無法藉由真實的建築與場所認識這個時代。

或許舊香川縣立體育館的命運已無法改變,但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知道,拆房子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涉及文化、政策與財務等面向。世人需要更全面去思考建物的維護與存廢,以確保城市發展的新舊平衡。


圖片來源:phot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