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立崴 圖/shutterstock、photoAC
進擊不完的巨人
以萬眾矚目的當紅作品《進擊的巨人》為例,在第三季結束後,原動畫公司就無意承接下一季;製作人在尋找新合作對象時,卻因為本作品帶來的工作壓力太大而連續遭到多家動畫公司回絕。好不容易找到願意製作的公司後,仍然因為作業量過鉅,導致《進擊的巨人》雖然已經進入最終季,卻仍然拆成第一部、第二部,分別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以及2022年1月至4月撥出。
然而拆成兩部,播映時間橫跨三年,仍然無法讓製作公司完成全部的《進擊的巨人》,於是在最終季第二部之後,在2023年又推出了一個小時的「最終季完結篇前篇」;而「最終季完結篇後篇」還在趕工中,要等到2023年秋季才會播出。
《進擊的巨人》的難產過程,也透露出日本動畫業界的困境。
比調查兵團還缺人的動畫業界
當前動畫業界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力不足。造成此問題的第一個原因是日本社會整體的少子化與高齡化趨勢,使得勞動人口減少。但在勞動力缺乏的同時,動畫的需求量卻沒有降低,一個製作團隊往往需要同時進行多部作品,由此可見其壓力之大。
獻上肝臟的動畫工作者
另一方面,有高達50%的動畫工作者是自由契約人員(freelancer),真正支持動畫產業的是這些靠接案維生的個體戶。自由契約人員是按件計酬,為了多賺點錢往往沒日沒夜地趕工,勞動時間過長,卻沒有正職員工的福利保障。根據2009年的《動畫製作者勞動白皮書》調查,動畫業界的每日平均勞動時間是10.5小時,平均月休4天。
這樣惡劣的勞動條件下,酬勞又如何呢?根據另一份2019年的《動畫製作者現況調查報告書》,日本動畫工作者的平均年收是440萬日圓,雖略高於同年日本平均年收的436萬,但這份數字是包括了許多知名導演、製作人的收入在內所做的平均,同一報告書記載,超過40%動畫工作者年收在300萬日圓以下。相較之下美國動畫工作者平均年薪為7.5萬美金,相當於825萬日圓。
惡性循環加盜版 動畫產業前景嚴峻
原本就因少子化而缺乏人手的動畫業界,又因為嚴苛的勞動環境,讓年輕人對投入產業卻步,還因此而留不住人才,產能越來越低下,難以維持品質與產量的平衡。不僅是《進擊的巨人》,日本動畫製作延期、中斷,或為求趕工而品質不穩定的狀況,其實十年來已有不少事例。
在這種血汗環境下好不容易推出的作品,卻因為盜版的氾濫,使製作公司未能獲得應有的報酬。這一連串負面因素的惡性循環之下,日本動畫在表面上雖然仍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實質上已經陷入嚴重的內出血狀態。
日本動畫業界的問題,或許只能由它們本國來著手改善,但落實「使用者付費」的觀念,選擇合法授權的收視管道,讓付出心血的人能得到回報,則是身為消費者的我們能簡單給予的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