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立崴 圖/楊心怡、張銘汶、林佳蓁、李苔鈞提供
在機場上班是不少人的憧憬。以國門為職場,穿著自信體面,操著流利的外語周旋於各國人士之間,是大家對機場工作人員的印象。不過在這個職場上,往往需要應對各種突發事件與難題,特別是肆虐兩年有餘的全球疫情,更帶給機場同仁巨大的挑戰。22年下旬,各國終於再度打開國門,民眾也得以展開期待已久的旅程。桃園機場同仁從防疫期間到解封,始終秉持站在台灣第一線的使命感,用最大的工作熱誠接待每一位國內外的旅客。今年桃園國際機場共評選出26位來自各單位的服務楷模,以下便是其中四位的故事。
比起語言 更重要的是真誠的心 楊心怡

楊心怡小姐在第一航廈昇恆昌免稅店服務14年。這個職場充滿開心出遊的旅客,是個能感染好心情的環境,昇恆昌的企業文化也讓她樂在其中。2009年台灣主辦聽障奧運,公司教導同仁簡單的手語,她藉此和來台選手互動,看到對方的笑容,自己心中也充滿喜悅。
還有一回有位韓國小女孩走失,抓著她衣角說著一連串韓語,雖然聽不懂,但想起從韓劇中學到的一句「妳怎麼了?」,立刻讓小女孩感到安心。她深感這份工作固然需要語言能力,但更重要的是真誠之心。
令楊小姐印象深刻的還有去年萬聖節,公司舉辦贈旅客紀念照的活動,她剛幫一對夫妻拍完照,突然有其他旅客身體不適昏迷,一陣慌亂中,在她協助聯繫醫護與病患脫險後,原本拍照的夫妻已不見蹤影。楊小姐想起這對夫妻要前往日本,於是奔波各個赴日登機門,終於找到對方,並送上照片。對楊小姐來說,在機場服務就是與旅客共同創造記憶,因此喜歡與人接觸和溫暖的互動,是最重要的事。
不經意的小舉動 就能讓人感到溫暖 張銘汶

從科技業轉職銀行業的張銘汶小姐,現任職於兆豐銀行桃園機場分行,愛聊天的她認為在機場工作與過去最大的不同,就是能接觸形形色色的人,接收不同國家的資訊,久而久之她也發現一個小技巧,在溝通上比起文法,更重要的是字彙量,像是面對英語圈以外的客人,即便講不出完整句子,靠重要單字來解釋,往往就能讓對方理解。
張小姐認為任何工作,細心與耐心都是基本素養。有次遇到台灣團客為省手續費一起換匯,張小姐特地幫他們換零錢,小小的舉動讓對方備感窩心,因此推薦更多同團友人讓她服務。有著敏銳觀察力與高度警覺意識的她,也曾經協助貸款的客人免於詐騙。張小姐的親切不僅止於工作,在通勤中遇到需要協助的外國旅客,她會主動上前幫忙,對她來說,服務就是這麼簡單的事。
用耐心與同理心 救助民眾脫離困境 林佳蓁

近年來赴柬埔寨打工遭詐騙事件層出不窮,許多國人被誘拐至當地後被迫從事詐騙工作,業績未達標還會遭凌虐、販賣器官,任職於外交部領事事務局桃園機場辦事處,負責旅外國人急難救助的林佳蓁小姐對此印象深刻,她負責協助通報我國駐越南胡志明市辦事處進行救援,並統計遭誘騙國人人數。此外,許多失聯、病發,遭遇事故的旅外國人與其家屬,都在她協調聯絡下獲得救助。
外交部的急難救助專線不僅服務台灣人,連外國人也會打來求救。具英、法、西三國語言專長的林小姐因此協助不少外國旅客解決問題,甚至是計程車司機在溝通中遇到問題時也會致電求助,她也會擔任起橋樑角色,協助司機與外國旅客順利前往目的地。
於外交部服務6年,林小姐深感民眾遭遇危難時往往情緒不穩,因此具備耐心及同理心,能協助民眾整理思緒解決問題,她認為是這份工作最需要的能力。
防疫英雄就在你我身邊 李苔鈞
在第一航廈擔任排班計程車司機的李苔鈞先生,入行17年,可說是一名老司機。三年前疫情爆發後,他毅然決然投入防疫車隊,扛起疏運歸國旅客的任務。
防疫期間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對自紐約歸國的老夫妻,從登機到返抵國門後,還要前往高雄的家,李先生一路陪伴舟車勞頓的兩老聊天,事逢疫情路途遙遠有諸多不便,他很有耐心協助兩人於休息站暫歇、提供飲水,最後還幫忙將5大卡行李搬上沒有電梯的四樓家中。整趟行程雖然讓李先生精疲力盡,但看到兩老的感謝與笑容,讓他充滿成就感。
駕駛防疫車隊需要冒著確診風險,是項艱鉅的任務,但聽到客人對他的鼓舞,以及讚許台灣在防疫上的優秀表現,讓李先生覺得一切都值得。他認為所有的駕駛,乃至機場同仁,以及社會上所有投入防疫工作的每一份子,都是防疫英雄。李先生深感計程車司機與客人的相逢,往往一生只有一次,把握這種緣分,讓對方留下好的印象,是這份工作最大的成就。
結語
桃園機場不僅是供旅客們搭乘飛機啟程與返家的場站設施,也聯繫著人們的情感與記憶,每個旅客都在此上演不同的人生劇場。而在這個職場工作的同仁們,也都是為大家的旅程留下美好回憶的重要推手,由此來看,這份事業的重量也就不言可喻了。
【桃園機場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