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休息有可能嗎?掌握技巧讓你不會越睡越累!

何時何地都感到疲憊,有氣無力提不起勁,睡很久也是一樣,就像始終無法充飽電的電池,是現代人常有的通病,為什麼有人一天睡5、6小時就能精神奕奕,有人睡超過9小時依然萎靡不振?其實只要能掌握高效休息的訣竅,就能睡回體力與健康。
By 加分誌 2023/07/05 00:00:00
文/Sandra 圖/Shutterstock

身體會越睡越累的關鍵原因

撇除身體發炎等病理性因素,休息與生理時鐘息息相關,當紊亂、不規律的睡眠打亂了生理時鐘,就有可能會引發長時間的疲勞感,造成想睡時睡不著,想醒時醒不來的惡性循環,因此除了每天在同一時間入睡與清醒,讓身體記憶、並開啟正確的生理時鐘,保存能量,是高效休息的關鍵點。

革除可能的變因,養成高效休息的好習慣

日常習慣的養成,是高效睡眠的養分,像是下午3點過後不喝綠茶、紅茶、可樂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睡前2小時不進食,避免增加腸胃的負擔而變得淺眠,睡前90分鐘洗好澡,讓身體有散熱的時間,會更容易進入睡眠狀態,一進臥室就可以開始培養睡意,不看任何有藍光的螢幕,入夜之後避免光源照射,這些習慣都是可以打好高效休息的根基。

掌握午睡與補眠的訣竅

每到下午2至3點,人體的生理時鐘開始進入低潮,行動與腦袋都變得遲緩無力,因此善用短暫的午睡時間,除了可以讓下午更有精神做事,也助於入睡時間的調整,不過要注意時間,一般而言,午覺休息15~30分鐘就足夠,要避免睡超過30分鐘而進入深度睡眠,造成醒來之後頭痛難以清醒,即使是假日補眠也要注意不要超過1個小時。合宜的午睡時間是中午12點到下午3點間,晚上睡覺時間前8~10小時避免午覺,也就是如果打算晚上12點就寢,至少下午4點後不能再睡了,下午2點後保持清醒是最好,避免縮短晚上的睡眠周期。



運用正念呼吸法,調節紊亂的生理時鐘

當你發現自己怎麼睡都沒精神,情緒也顯得焦躁不安時,都有可能是腦部過勞的徵兆,如何讓大腦適當的休息,即是「正念」的精髓,就是讓意識活在當下,不要沉溺在過去或飄忽到未來,大腦就不容易疲勞,運用每天睡前的5至15分鐘,

全心全意的投入當下發生的事,清空腦內思緒,對於輕鬆入睡,調整生理時鐘非常有幫助,方法如下:

找塊墊子盤腿而坐,或是挺直坐在椅子上,不要靠著椅背,腹部放鬆,雙腳平放,把手放在大腿上,想像身體被地球重力吸引,感受與周遭的接觸,像是地板與腳底之間、臀部與椅子之間,注意呼吸的頻率以及每個停頓點,甚至是呼吸空氣的變換,進行有意識的呼吸,可以默念1~10,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一旦想要胡思亂想,或出現其他念頭時,持續將注意力繼續放回呼吸上。



每天盡量同一時間、地點,讓大腦習慣記憶,即使再忙碌,每天給自己5到10分鐘,拋掉過多煩惱與雜念,養成屬於自己的高效休息周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