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都市靜謐,墜入迷人日式氛圍─探訪台灣文學基地

在熙來人往的濟南路上,有一條充滿異國氛圍的街道,走近一看,是大型日式建築群,彷彿穿越古今,靜謐的不喧賓奪主,低調溫潤的古樸氛圍,卻又吸引著途經者的目光,這裡是日治時代文官宿舍所改建而成的台灣文學基地。
By 加分誌 2023/07/11 00:00:00
文/Sandra 圖/邱立崴攝影

台灣文學基地由齊東街日式宿舍群的七棟建築改建組成,是全台歷史建築區域保存最完整的範例,是老建築活化與再利用的楷模。這裡蘊含豐富的在地故事,關於建築如何產生人文脈絡、歷史溯源的對話,昔時空間如何運用,現在又是如何留存,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走入歷史隧道,重返昔時日治官舍榮景

這批日治時期的木造日式房舍,興建年代為1930至1940年間,為台灣總督府不同階級的文官宿舍,前排是高等官舍,後排則是判任官舍,建築物依照當時的建築法規建造,反映日治時代晚期官舍的風貌。



戰後,國民政府將此沿用為中央官員宿舍,空軍總司令王叔銘也曾居住於此。由於部屬眾多,時有借住的機會,因此入住後陸續增建兩層樓的水泥建築。

隔壁的齊東舍,在戰後是中央銀行周彭年委員舊居,較完整保留了原始的房屋格局。後排的判任官舍,在戰後提供給中央銀行酌充員工宿舍,昔時生活空間不足,於是出現了園區裡的樹屋、玻璃屋這樣的休憩空間。



從修復到重生間的細細雕琢

2015年起修復的後排五棟建築物,當時經手的建築師運用巧思,越靠右的建築物,所運用的玻璃、鋼筋等建材修復的比例越高,越靠左比例則越低,用獨有的建築語彙,訴說這批復古的日式建物,從1940年走到現在的歷史。



重建台灣文學基地時,只望見殘餘的房屋骨架以及多數不能再使用的材料,難以看清原本的風貌,因此重建歷經艱辛,經過歷史資料的調查,以及建築師修復時的細節考究才得以還原,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房舍,目前是用以提供作家駐村所居住。



作家駐村計劃

台灣文學基地一年公開徵選兩次駐村作家,不限創作類型,包括小說、散文、詩作、劇本、翻譯、非虛構書寫及其他文類,讓有興趣的創作者提供自己的寫作計畫後,申請7到30天不等的入住時間,作家們住進日式懷舊風格的房舍,彷彿走進時光隧道與之對話,藉由歷史痕跡的體驗,開發有別以往的生活感受,更有助於作家的文思泉湧,為老建築賦予新生命。

灣生記憶深處,熟悉的故鄉

目前台灣文學基地提供免費參觀,活動亦不需付費,唯一提供消費的是一間日式茶屋「平安京Matcha One」。

今年五月,這裡蒞臨一位遠道而來的貴客─「灣生」新元久,二戰後被遣返日本的新元先生今年92歲,出生在台灣的他年幼時所居住的老家就是現在的Matcha One!再次返回這座之前居住的宿舍尋根,新元先生感觸良多,回憶起以前所居住的庭院有養雞、有用以鍛鍊體能的單槓,在台求學那段青澀的記憶,如今仍歷歷在目。



隨著四時變化的地景,齊東街日式宿舍群見證物換星移下不變的美好。這裡不僅片狀保留了當時的歷史風貌,更聚合成文學與文化的縱向串聯,期待這裡不僅是老建築活化再生的典範,也能幫助台灣文學發掘更多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