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佳如 圖/pixabay 環境教育有六大核心:「自然資源保育」、「環境管理」、「生態原理」、「互動與互賴」、「環境倫理」、「永續性」,歐洲戶外環境教育行之有年,臺灣這些年來也致力推行,以下分享四項涵蓋山林與海洋的戶外環境教育項目! 童軍精神:以好奇的心,探索新鮮事物 在電影中常可看到童軍們販賣義賣餅乾的橋段。《天外奇蹟》的開頭,八歲亞裔童子軍羅索為了蒐集「幫助長者徽章」,挨家挨戶詢問長輩是否需要幫忙,隨著故事進展小羅索發揮十足童軍精神,不斷突破自我極限,最後老爺爺代表小羅索的家人在徽章頒獎典禮親自為他別上「幫助長者徽章」,這一幕真的相當動人,可說是部能帶領孩子認識童軍精神的經典動畫電影! 定向越野:在大自然中尋寶冒險 定向越野在北歐有百年歷史。斯勘地那維雅半島有著幅員廣闊、蓊鬱的森林,林中遍佈沼澤和湖泊,使當地居民養成精準定向這項技藝,可以說定向越野是在瑞典與挪威發跡。 參加定向越野比賽的選手需要在野外利用手邊僅有的地圖與指南針於每個檢查點打卡回報,在時間內完成一段未知的冒險。由此可見,定向越野可以訓練人們辨識方位、精準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過程好玩,具教育意義與挑戰性,不分國籍深受人們喜愛。 攀岩運動:突破極限,磨練判斷力! 攀岩原是登山運動的一環,後來獨立成一項專業的運動項目,過程中需要不斷判斷下一個踩點及抓點.讓人獲得滿滿的成就感!喜歡攀岩或想嘗試的朋友們有個好消息,全亞洲第二難度、全臺灣最頂級的國際標準攀岩平台就在內湖運動中心攀岩場,分為室內與室外體驗區、室外上攀區體驗,需支付包括租用護具、教練指導費用等,雖價格略高,但全程皆有教練指導,安心有保障,可以在此學習基本手法,包括腳法的抱石攀爬體驗哦! 海洋教育:安全親近陌生水域 除了以上的山林項目外,蔚藍海洋一直是許多人心所嚮往。一般來說海洋教育偏向於認知方面,能夠學習科學假設、設計評估方法,了解海洋與人類間的相互影響。由於海洋對天氣與氣候有重要的影響,地球也因為海洋提供生物與生態系統的多樣性而更適合人類居住。近年來臺灣陸續開設SUP立槳體驗、獨木舟體驗等課程,可以讓學子們在學期間親近水域休閒運動,將既有的運動技能融入海洋教育,也教導水中救援的安全知識,從中感受自然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脈動。 從上述的戶外環境教育中發現,這些活動均能夠養成學子們親近自然的習慣,在野外環境磨練自身的判斷能力。臺灣擁有豐沛的山林與海洋資源,具備文化底蘊內涵與專業指導人才,相信有相當大的潛能與發展空間,讓每位學子都能徜徉在自然環境中,汲取相關知識,優遊自在的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