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andra
圖/shutterstock
台灣首輛氫能巴士即將啟程,比電動車充電快10倍以上
在環保淨碳的路上,電動車不再專美於前,2023年5月12日台灣第一輛氫能巴士於高雄亮相,為台灣氫能立下里程碑,氫能巴士的秘密是車頂的四管氫瓶,不只更安全,使用的氫燃料電池是氫氧結合,經電化學產生電力,是只會產生水的乾淨綠能,吸引大廠爭相投入研發。氫能巴士優勢是速度快又輕,續航力高,加氫10至15分鐘就能充飽電並奔馳500公里,傳統的電動巴士要充6至8小時電,使用效率明顯有落差。
細數氫能巴士箇中奧義
台灣第一台氫能巴士原型車由彩碤新能源與研華聯手打造,自製率近六成,集結雙方在電動巴士的經驗,由智慧巴士管理雲平台、TREK車載電腦、AI車輛安全管理、車輛診斷、車上影音互動服務整合而成,動力以供氫瓶、燃料電池和驅動馬達組成。台灣每天有三萬輛巴士行駛,若替換成氫能,定能大幅降低電力負荷。
日、韓與歐美各國投入氫能運輸的現況
提到國外的氫能車指標,日韓很早就開始進行,日本30年前就投入氫能車研發,為建立氫能社會,不斷加強研發各種氫能交通工具,2017年氫能巴士上路,2022東京奧運期間將氫能作為選手通勤工具大放異彩,目前續航力已破世界紀錄;韓國氫能技術發展超過15年,現代集團在全球氫能車有一定的市佔率,2006年也以貨車、巴士、掃街車等大型商用車為基礎,率先推出氫能巴士,預計2023年底讓氫能電車商業化。歐美各國因氫能車的運用每年減少千噸碳排量,英國氫能卡車堪稱最潔淨的載具,荷蘭聚焦在氫能飛機的應用,德國氫能火車每加一次氫氣就能行駛超過1000公里。
氫能運輸引領無限光明的未來走勢
氫能被稱為終極綠能,能實現碳中和的未來,若大幅運用在大眾交通,就能將耗能轉為工業與民生,將能源用在刀口上,成為各國努力目標,台灣2023年可稱為氫能運輸元年,相關大廠將共同進行開發,中油也將投入綠氫商業化,打算在高雄設置加氫站,盼望氫能車普及,目前研發出的碳纖維製氫瓶安全等級高,堪稱子彈打不穿的銅牆鐵壁。各相關大廠早在法規公布前就搶先布局,未來將往公務用氫能源車邁進,為2050年全球淨零碳排注入新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