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失業潮!背後有哪些社會病灶?

幾年的疫情下,中國的經濟遭遇強大衝擊,至今仍不能如期復甦,市場又供過於求,景氣相當低迷,而今年中國青年族群的失業率攀升近20%,從6月畢業季,指標性的大型公司阿里巴巴、微博、百度的徵才需求減少就可見端倪,會造成這個狀態,除了全球經濟體衰退的連動,內部社會也有深埋已久的病灶。
By 加分誌 2023/09/07 00:00:00

文/Sandra
圖/shutterstock


起於一連串政經策略的失利

  中國實施的「三年清零政策」,透過大量檢測以及快速封鎖來杜絕疫情的蔓延,讓數以萬計的人被禁足在家,導致經濟停滯,企業大量倒閉,加上中國統治者會挑選勢力過大以及可能會產生抗衡的本土民營企業來打壓,尤其是近年新興發展的互聯網產業,而這一系列的政治盤算卻產生經濟、金融上的重大後遺症;加上中美貿易戰所造成的政治因素、技術脫鉤,讓各國供應鏈的廠商離開中國,連本土製造業也逐漸出走,許多需要勞動力的大廠也接連退場,轉往工資更低廉的東南亞,造成產業鏈外移,過往仰賴外資與貿易的經濟成長模式無法繼續下去。



教育制度所造成的積習弊端

  而中國教育部自1999年所推動的「教育產業化」政策,把教育當成營利與做生意的手段,如此功利性的上下灌輸,造成製造業相關的實務科系沒人要念,寧願選擇財金、資工等熱門科系,因此造成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失衡而產生斷層,即使2016年進行改革,但積習已深,要將腐敗的根源扭轉,恐怕還需要更多時間與力量的催化,中國青年就業不易,只能打定不婚不生、不買房、不消費來面對排山倒海的生活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