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生,以專業證明自己,超越10 歲時的夢想

在數位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每個人都有機會透過自媒體把自己的聲音傳遞出去。我們有幸專訪台灣作家兼社群行銷專家——冒牌生。他不僅以「冒牌生」這個名字在網路上打響名號, 更以知識分享為主軸,逐步實現自媒體變現的夢想。以下就讓我們聽他娓娓道來,看他是如何從一位默默無聞的部落客,蛻變為備受關注的全職創作者。
By 加分誌 2025/05/06 00:00:00

圖片/ 冒牌生提供

從無名小站開始說起的故事
冒牌生15 歲時便開始在無名小站寫作,一周更新一篇文章,主要是紀錄他在紐西蘭的生活點滴與心情隨筆,持續了將近10 年。那時,他滿懷當作家的夢想,但長時間的執著卻似乎並未獲得太多關注。

「從10歲開始我就一直想成為作家,」他回憶說,「可惜早期的努力似乎都被埋沒了。」事實上,他曾嘗試過各種題材與寫作方式,卻始終難以打破那道默默無聞的牆。直到他25 歲那年,身處遊戲公司上班的日子,感受到每天忙於上班下班、生活失去新鮮感時,一通小學同學的電話成為轉捩點。

那天,同學隨口一句「我以為你會當作家」,讓他重新燃起了對寫作的熱情。於是,他在Facebook上隨手發佈了一則貼文,搭配航海王 ( 後更名為航海王) 的圖片,寫下「投一張履歷是在尋找夢想,投一百張履歷會讓你認清現實。」短短兩週,這則貼文爆紅,獲得了5 萬多個讚。這個突破性的成效,讓他意識到,原來自己的文字和觀點也能引起共鳴。

從那以後,冒牌生開始每日更新貼文,用海賊王的圖像配上簡單卻充滿哲理的一句話,慢慢累積了粉絲與影響力。三個月內,他的貼文累計讚數突破30萬,隨後更獲得出版社邀約,推出了《海賊王驚點語錄:海賊王教我的50 件事》,大賣10 萬本,這成了他自媒體之路上的標誌性里程碑。

打造屬於冒牌生的個人品牌
為了紀念一部從未出版的小說——《冒牌生了沒》,他最終選擇這個名字持續經營個人社群以及出版品。他希望藉由這個標題,向世界宣告:虛擬世界雖然充斥著假象,但真正的真理,卻藏在你敢說出來的話語之中。

「我曾經接受過採訪,也被說是個爭議人物,」他笑著說,「但我現在不需要再證明自己是否紅不紅。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專業與真誠,大家只會看我們的工作有多專業,而不是單純地追求流量。」

冒牌生的第一本書《海賊王驚點語錄:海賊王教我的50 件事》

大賣10 萬本,成為名副其實的暢銷作家。
 

隨著影響力逐漸擴大,冒牌生開始接受各大品牌與企業的演講邀約,如統一集團、曼都、風傳媒、NIKE 等,並陸續擔任社群經營顧問,幫助不同產業的企業在網路上建立品牌。他說:「當你發現自己有能力幫助別人,這份成就感便會激勵你投入更多資源與心力。」

從那時候起,冒牌生逐步轉型成為全職創作者,專注於知識分享與社群經營。他強調::「社群經營的核心在於真誠與專業,而不是單純追求流量。」儘管過程中曾面臨種種爭議與批評,但這些反而成為他堅持原創、精進專業的重要動力。

冒牌生認為,社群經營和個人品牌的建立,需要由內而外的堅持與累積。他說,自己不間斷的持續經營社群,也跟著平台的推陳出新,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能,從文字創作,到影音短片,都能在他的社群帳號中看到。同時,他也將自己經營社群的方法,轉化為知識性內容,分享給每一位粉絲,這也讓他獲得了不少異業合作機會。

數據驅動的經營策略
自媒體的魅力在於直接與粉絲互動。冒牌生表示,他分享的是他自己的一部分,讓粉絲能夠從中找到共鳴,進而產生強烈的情感連結。雖然他不太喜歡在留言區過於頻繁回覆,但他會根據數據定期調整內容方向與形式,每1至2 週會檢視平台數據,了解觀眾喜好後,再精心策劃下一波內容。

此外,他拍攝影片的時程也十分緊湊,據他所說,根據時事和資料庫中的主題,有可能一天拍攝數十個素材,然後進行剪輯與整理,並排程上線。這種長期累積和穩定更新的策略,使他的社群能夠持續保持活力與新鮮感。而觀眾的每一個點讚、每一則留言,都證明了他的策略是有效的。他的臉書粉絲專頁追蹤人數從數千,到數萬,再到現在的70餘萬。IG 也有21 萬名粉絲追蹤,足見他的影響力之大。

知識分享與專業變現的多元之道
談到變現,冒牌生指出,對他來說,自媒體變現不是一蹴而就的致富捷徑,而是展現個人價值與專業的方式。他目前主要的收入模式包括:
線上與實體課程:利用自己多年來累積的社群經營與自媒體實踐經驗,開設實體與線上課程,傳授如何運用社群媒體打造個人品牌。
會員訂閱:設計專屬內容與福利,與粉絲建立長期互動。
書籍及周邊銷售:出版工具書或其他與自媒體經營相關的書籍,並搭配實體周邊,進一步提升單價與品牌價值。

他認為,想要以自媒體謀生的朋友,應該首先明確自己每月的支出,再根據收入模式逐步累積粉絲與內容,等到收入超越本業,再考慮轉為全職創作。這是一種風險較低、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策略,而不是一味追求短期流量或業配收入。

冒牌生經常受邀演講,自己也舉辦多場實體課程,場場爆滿。

沒想過放棄,但壓力如影隨形
走過侵權疑慮,親手關閉了將近70 萬粉絲的粉專,後來又面臨醫美醫療糾紛,冒牌生坦言,他曾覺得壓力巨大無比,壓得他喘不過氣。

2019 年,冒牌生與某醫美診所合作,受邀體驗玻尿酸隆鼻。沒想到這是他惡夢的開端。「注射玻尿酸後,我一隻眼睛就看不到了。後來經過多次重建手術,才免於失明,但臉上也留下許多疤痕。」這起事件讓他一度萬念俱灰,甚至覺得自己的創作之路就要結束。

不僅如此,冒牌生還在身體承受磨難的時刻遭到網友留言攻擊。「很多人不斷無限上綱,或是自行腦補,跑來我的社群留下相當傷人的留言。像是有人會說你憑什麼紅?你是不是故意靠這個跟醫美公司索賠?」

面對這些酸民的留言,冒牌生一度無法承受。「我一開始會很想澄清、否定他們說的話,但後來發現沒完沒了,所以我就沉默,繼續做我該做的事情。但我其實是有受到影響的,我變得畏首畏尾,甚至失去了創作的熱情。」

過了好一陣子,他才轉了念,覺得自己實在沒必要糾結在這些人身上。他苦笑:「我寫了12 本書,每一本銷售量都不錯,我相信我有我的專業,不然出版社也不會一直邀請我寫書吧?所以我告訴自己,我無須向任何人證明什麼,我就是我,冒牌生就是我的專業形象。」

迎接挑戰,掌握趨勢
談到未來,冒牌生表示,他最想嘗試的領域是進一步拓展Podcast 節目,計劃推出一檔名為《賺錢這檔事》的節目 ( 名稱暫定),目標是希望每集都能吸引超過一萬名聽眾。之所以有這樣的構想,是因為他發現台灣人對於商業與變現的Podcast 內容的特別感興趣。

最後,他以自身經驗提醒正在或即將踏入自媒體之路的創作者,不要把社群平台當作單純的店家招牌,因為過於商業化的內容往往難以博得觀眾好感。他強調:「真正的社群經營應該是以人為本,就像老闆親自出鏡,讓觀眾感受到真實與誠意,這樣才能建立長期穩定的品牌影響力。

此外,他建議初期的自媒體創作者應該先專注於傳遞有價值的資訊,而不是僅僅分享生活片段(例如孩子或寵物的日常),因為資訊內容更能吸引那些在尋找學習與啟發的受眾。

他鼓勵大家:「只要你持續累積經驗、真誠創作,最終你會發現,市場從不會消失,只是重新分配而已。正如他所說:「種一棵樹的最佳時機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所以,不必擔心現在開始是否太晚,堅持自己的理念,你的獨特價值必將在自媒體的舞台上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