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一個人,獨身必修課

人的一生中,與自己相處的時間最久,我們都該學習如 何面對一個人的時候,去了解自己的內心感受,一個人也可以很好。開始享受一個人的生活吧,不只讓你更認 識自己,還可以擁有更多的自由、完成更多的事情。
By 加分誌 2018/10/01 00:00:00


小美是大一新鮮人,北上離家進入心目中的學校就讀。原本對大學新生活十分期待,但開學沒多久,她便發現大學跟高中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 每個同學修的課不盡然一樣,教室座位也總是不固定,因此很難和座位鄰近的同學拉近關係。此外,放學之後小美必須趕著去打工賺取生活費,不但錯過了系上的迎新宿營,有時同學們放學相約一起吃飯,或是去唱歌看電影也沒辦法參加。

不知不覺中,班上同學已各自形成了自己的交友圈,小美覺得自己不屬於任何一個團體,想要跟大家靠近卻不曉得從何開始。離家生活在全然陌生的環境,中午吃飯自己一個人,修通識課也一個人,獨自騎車上班,下班再獨自回 到住處。和小組報告同組的同學之間,也只是在線上討論作業而已,沒有什麼 私人的交流。這跟小美當初嚮往的美好大學生活真的差太多了,小美對接下來的四年漸漸喪失期待,寂寞的壓力無處排解讓她變得越來越不快樂。
 


 

換個角度看獨處,一個人也可以很好

小美的故事是否似曾相似呢?當我們到了一個不熟悉的環境,必定會經歷一段適應期,有些人適應的速度飛快,能迅速調整並展現相應的自己;有些人則選擇小心翼翼地伸出觸角,謹慎緩慢地探索新環境的文化。無論適應的快或慢,人際關係是大部分的人對環境最期待又怕 受傷的因素,人際的融洽程度更可能影響我們日後的自我評價。若是和周遭的人們相處愉快,我們傾向評價自己是個成功的人,相對的也容易產生自信;若覺得自己格格不 入被孤立在外,有些人可能會評價自己不夠好,也容易變得悲觀沮喪。

根據社會心理學的「社會比較理論(Social comparison theory)」,人們經常藉由與他人互相比較來評估自己的能力,當小美發現高中同學都交了新朋友、 自己卻總是孤單一人的時候,心理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我們為什麼會對孤單的自己產生負面評價呢? 回想過去國中小或是高中的求學生涯,是否曾見過一兩個同學下課時間總是自己一個人靜靜做著自己的事,可能是讀書,也可能是畫畫,我們當時對這些同學的印象是什麼?可能覺得他們是怪人,或是性格有缺陷才會跟同學相處不來。

的確我們的社會文化提倡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是 達成幸福和健康人生的必要條件,當有人與這個形象不符 時,我們會認為他「有問題」,因此我們恐懼孤獨,深怕 自己被貼上負面的標籤,有的人甚至會投射自己的恐懼,去詆毀那些享受獨處的人,攻擊他們「自私」、「悲慘」、「沒有魅力」、「不討人喜歡」,進而加深大眾對孤單的污名化,要人們承認自己孤單寂寞變得更加困難,因為這等同於承認失敗、允許那些負面的標籤加諸在身上,實在是一件既難堪又羞恥的事情。

感到寂寞和孤單並不可恥,因為想要和人親近,只不過是我們身為人所需要被滿足的基本需求而已。每逢生活有重要轉變的時刻時,我們最容易感到孤單寂寞,例如大學第一年、和男女朋友分手後、離鄉到外地生活等等,所幸這些「情境式的寂寞」終究會被解決,小大一遲早會交到朋友、分手的陣痛期過了重整自己再度出發,陌生環境會逐漸適應。
 

享受獨自一個人,真正擁有自由

「獨處」不等於「孤單寂寞」,「孤單寂寞」是一種主觀上與社會疏離的悲觀感受,「獨處」說明的卻是一種和自己相處的狀態。縱使我們再怎麼有社交需求,也不會整天 24 小時都跟人群待在一起,對吧?我們會自動平衡與社會接觸的時間,有時候會想要他人陪伴,有時候則渴望獨處。獨處有甚麼好處?獨處最顯而易見的酬賞就是「增加創造力」和「獲得自由感」。歷史上很多偉大的藝術作品和獨創思考,都需要藉由獨處的過程來完成。

樂聖貝多芬在失聰之後,面臨前所未有的孤獨,然而他選擇面對命運,將畢生的能量投注在作品上,在他生命晚期依然寫出舉世聞名的第九號交響曲,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快樂頌。而文學家卡夫卡甚至告訴他的妻子,當他寫作的時候他必須獨自一人碰觸內心的最深處,因此他只能在獨處的情況下創作。

若我們能夠靜靜地跟自己在一起,靈感才有空間湧現,這些靈感不一定是創造藝術作品,也可以是對自己的反思、新的想法或新的計畫。另外,當你獨處的時候,你不必配合團體行動,可以自由安排時間,也不必在意他人對你的看法或是擔心自己的表現如何,更不需要向他人妥協也不必壓抑,這不是很輕鬆自由的一件事嗎?
 


在了解獨處的好處之後,假設你依然為了獨處感到不安,作幾個深呼吸和那個不舒服的感覺在一起,不評價自己的任何感受,並且不妨開始思考面對獨處的策略,像是從事自己會覺得開心的活動,例如一個人的輕旅行、一個人逛街,閱讀喜歡的一本書、專心聆聽喜歡的音樂、寫下每日的所思所想、看電影、種種植物、爬山等等。你也 可以選擇學習新的事物藉以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競爭 力,例如學習新的語言、新的軟體操作技巧、新的樂器。

切記別花大量的時間滑臉書或是 Instagram 來當作排遣獨處的方式,因為這些片面的社交關係對你的獨處沒有情緒上的幫助,反而會在你離開手機的瞬間感到更加孤單。此外,靜心能讓你的情緒放鬆、更貼近自我,以及獲得更深的洞見,也是一帖沉澱心靈的妙藥。

存在主義有句話:「人類終將獨自面對孤獨」,孤獨是我們一生的課題,不過你若能輕鬆自在地與自己相處, 相信人們也會很樂意與你為伴,就當獨處是屬於自己的一場冒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