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浪人,每個人都可以是做出改變的那個人

「在我們遇到挫折、迷惘時,在我們過往的教育中,大多只會鼓勵我們要更努力,卻很少有人教我們去質疑為什麼遊戲規則會這樣寫。」城市浪人共同創辦人張希慈說。屬於自己的思辨,就從踏出舒適圈、實際體驗生活開始。
By 加分誌 2017/03/01 16:00:00


「城市浪人」是什麼?

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和隊員一起挑戰完成 30 項任務。聽起來有點類似團康遊戲的規則,事實上是「城市浪人」引導大家踏出教室、真正切身體驗你的「生活周遭」的方式。這些挑戰包含四大面向:「自我覺察、冒險挑戰、連結再造、社會參與」,難度也有不同,簡單的可能是街頭 Free Hug、煮一頓飯和家人共享、訪問一位家中 60 歲以上的長輩,問他 20 歲時的夢想為何⋯⋯難的可能是挑戰一項傳統的民俗技藝至少一小時、製作一種從未做過的節慶食物、在自己最不喜歡的地方待 3 個小時、和曾經決裂、起衝突的人重新連絡、和解⋯⋯。

無論是否能完整做完 30 項任務,藉由這樣的形式,同學們得以發現,教科書中的知識和現實生活的異同。自己對於習以為常的人事物究竟了解多少?當有過這段經歷後,自此之後對於生活的任何想法、感受,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社會資源不平等卻有普世價值觀?

「城市浪人」始於共同創辦人──台大社會系畢業的張希慈,在「領導學程」課堂中的一次團體作業。

「當時,我覺得校園生活該體驗的我都已經體驗過了。無論是拿學分、參與社團、談戀愛。所以,我想跨出校園,做一些不一樣的。」2013 年,她和同學一起企劃了這樣的活動。2015 年,一群平均 22 歲的年輕人在台灣正式註冊登記了社團法人「國際城市浪人育成協會」。

從小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的她,在國中之前,對於社會資源不平等的感受特別深刻。「在還沒考高中前,我就讀的國中屬於社區型的學校,班上同學是真正來自社會各種不同階層,什麼樣的人都有。像我,可以用大部分的課餘時間讀書,甚至家長還會教我讀書,但並非每位同學都跟我一樣。有些人可能因為家境貧苦,課餘時間還要打工、幫忙家計,想用功讀書也沒辦法,自然很難拿到好成績。社會普遍的價值觀卻告訴我們,得好成績的就是好學生,反之則是壞學生,這讓我覺得很疑惑。」

這也啟發了她對於研究人與社會間關聯的興趣。就讀高中時,她第一次參與了人文社會營,邂逅了社會學,過去的疑惑在此刻獲得解答。「社會學解釋了當時我感受到的不平等,它結構性的分析,讓我了解到一個人的行為,影響因素不見得只出自個人而已。」為了不讓這樣的狀況加劇,必須要有更多人自主性的去思考、關心「自我探索」與「社會參與」的相關議題。

而「城市浪人」的重大意義之一,就在於給自己一個機會,透過體驗去反思過去所沒有注意到的、總以為理所當然的人事物,甚至實際感受自己所擁有的──改變的力量。

「城市浪人」在城市中探索, 卻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不只是遊戲,而是真正改變教育、改變社會

「在 William Damon 所著的《邁向目的之路》這本書中,分析了為什麼有些年輕人有責任感、使命感,有些則否。William Damon 訪談了很多年輕人,他發現成為這樣的實踐者的年輕人,多半共同有過 12 種經歷, 其中一個經歷是『和家人以外的人,有一段啟發性的對話』,第二個經歷是『發現、了解生活周遭的實踐者如何生活』,這樣的實踐者日常熱衷於做哪些事情、造訪哪些地方、閱讀哪些書⋯⋯、第三個經歷是『發現社會的問題或需求,發現你認為需要被改變的社會現狀』,第四個經歷是『相信自己擁有改變的力量』、第五個經歷是『實際找到實踐的方法』、第六個經歷是『和家人溝通想做的事並獲得支持』。」不難發現,「城市浪人」 挑戰賽的項目中,都包含著這些關鍵。「已經有學者研究出,實踐者都曾共同擁有這些經歷,那我何不反過來,讓更多年輕人都能共同擁有這些經歷,那麼,真的知道自己在幹嘛、想幹嘛的年輕人,就會越來越多。」

這就是「城市浪人」最重要的目的──帶著學生跳脫教科書和教室,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方向,為社會創造正面能量。從每個人身上開始,改變教育、繼而改變社會。

「『城市浪人』讓那個在學生時期,對社會懵懵懂懂、無能為力的我,當時所不能做的事,在『城市浪人』中獲得實踐!」希慈說。
 


 

走出舒適圈,讓關心深入人與人之間

張希慈回憶道:「某次城市浪人舉辦說明會時,有一位同學孤單的在會場門口徘徊。我看到他,問他為什麼不進來。他說:『我很想參加,可是參加這個活動需要組隊,我沒有朋友⋯⋯』我鼓勵他:『我們可以協助配對組員,不用擔心,你願意來參加才是最重要的。』但他還是非常沒自信的說:『不用了,一定沒有人願意當我的朋友、和我同隊的⋯⋯我沒有辦法和他人互動,我很想、可是我做不到。』他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我問他,那你覺得自己有什麼優點?他回答,只要有他出現,大家就會嘲笑他,讓大家取笑作樂,就是他認為自己唯一的價值。

看到他這樣,我便說:『你太習慣否定自己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我就非常樂意和你聊天,對於你願意和我說那麼多話,也覺得非常開心。』後來,現場許多看到我們的活動成員都過來擁抱他,並告訴他,城市浪人的遊戲中也有像這樣的任務,大家會非常自然、樂意地和你互動。雖然他當時還是沒有馬上加入,但是在一次活動結束後的發表會上,我看到他和他的兩個隊友,完成了全部 30 項的任務。我問他:『其中一項 Free Hug 擁抱 30 個人的任務, 你也做完了嗎?』他回答說,一開始他真的很畏懼,但後來克服了心理的障礙,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自然地和別人互動,沒有想像中困難。」

這讓人聯想到之前的社會案件,許多犯人累積了自我否定的負面情緒,又苦無正常管道抒壓,最後才犯下大錯。

「城市浪人」的活動,讓每一位參與者都有機會改變自己和他人,對他人主動付出關心,無論是親人、朋友,或是街友、陌生人,讓社會多一分溫暖,也許能間接減少一分悲劇發生的可能性。
 


「城市浪人」出自台灣的教育方式和驕傲

「城市浪人」創立至今,已來到第四年,服務超過 5,000 名年輕人,影響力更遍及台灣、香港、澳門、日本、中國、美國等地,並應各國企業單位邀請擔任顧問,將「城市浪人」活動的運作方式和精神帶入員工或組織訓練中。今年 2 月,「城市浪人」 將拓點至香港,大陸的據點也正籌備當中,目前正在和馬來西亞洽談。

「我們一直不把『城市浪人』 意識到的社會需求,當成只是台灣的事。」希慈興奮的說:「台灣過去知名的教育方式,大部分都是國外來的。TED、AIESEC 都是。如今台灣也有自己的,那就是『城市浪人』。」 走出校園的下一步,「城市浪人」將走出台灣,將正面、積極、實際的體驗生活方式,帶給更多年輕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