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現在國小就要學程式語言了嗎?想當老師的你應該把握這股潮流

有鑑於程式語言設計已經是不容忽視的潮流,也是未來人才必備的基本知識之一,台灣也已經確定將程式語言納入 12 年國教新課綱當中,從 107 學年度開始,國、高中生未來都得修習程式語言課程。
By 加分誌 2018/02/01 12:00:00


有鑑於程式語言設計已經是不容忽視的潮流,也是未來人才必備的基本知識之一,台灣也已經確定將程式語言納入 12 年國教新課綱當中,從 107 學年度開始,國、高中生未來都得修習程式語言課程。這樣的立意是好,但也不免讓人擔心,師資何來?現任的「資訊科技」老師,或是從前我們熟悉的「電腦老師」,要如何接軌、因應?未來有意從事教師職業的人又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我們請到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下簡稱師資藝教司)鄭淵全司長, 跟大家說明這些疑問。
 

程式語言學什麼?

七、八年級學生將著重於程式語言基本概念、功能及應用,以及模組化程式設計與問題解決實作;高中則強化了解運算思維原理並進行跨學科整合應用,另有三門選修課程,提供未來有志就讀大學相關科系學生選修:「進階程式設計」(2 至 4 學分)、「機器人程式設計」(2 學分)及「資訊科技應用專題」(2 學分)。
 

開設增能班、第二專長班訓練既有師資

其實早在 105 年時,教育部師資藝教司就已經開 始著手訓練相關師資,以因應十二年國教的資訊科技教育課程。根據鄭淵全司長的說明,師資藝教司規劃了兩種班別,分別是「增能班」與「第二專長班」,給予在職教師完善的訓練資源。

「增能班」提供的是讓現職的資訊科技、電腦老師們有進修的管道,學習教授程式語言設計相關知識,因為他們已經擁有基礎的相關知識,只需要透過幾堂課就可以理解新上路的課綱欲傳授的概念;「第二專長班」則是針對有意想要成為資訊科技教師的現任老師開設,不過比起增能班,第二專長班可辛苦多了,因為增能班乃針對現職的資訊科技老師開設,這些老師都具備資訊科技背景,而第二專長班則提供給 所有老師,預計會有 20 幾學分要修習,學成後將會 獲得一只證書,未來可教授資訊科技課程。

同時,為了避免部分區域老師因交通或其他因素難以到達上課地點,教育部師資藝教司未來也將積極協調各師資培育大學至地方政府開設課程,盡量讓各個地區的老師都可以花費最少的時間、金錢去上課。

▲帶領資訊老師進行校內教學實機體驗
 

師培體系大學教授學生專業技能

至於還沒當上教師的學生們,教育部師資藝教司也提出配套方案,未來在相關領域的課程中都會加強程式語言教育的培訓,讓學生在學期間就能具備專業能力,未來才能無縫接軌擔任資訊科技老師。鄭淵全司長解釋:「師資藝教司的任務就是培育教師,讓教師擁有傳遞知識、教育學生的能力,無論是資訊科技或是其他科目都是如此。」

除此之外,鄭司長也提出現在教育部正在積極進行的「翻轉教育」,目的是要讓未來的教師們都具備有別以往的教學觀念,強調要讓學生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是方法、觀念,而非填鴨式教育。鄭司長也強調,這樣的教學理念無論是哪個科目都應該具備,包含程式語言教育也是如此,尤其課綱中已明訂要透過資訊科技教育,提供學童解決問題、跨領域整合應用的能力。

▲俞旭昇副教授教授既有資訊教育老師資訊科新興主題
 

努力降低偏鄉學校的教師流動

當我們問到鄭淵全司長是否偏鄉資源會限制住資訊科技的推廣?司長笑笑的回答:「一般人都以為偏鄉地區的設備較老舊,但其實大多數偏鄉學校的教具、設備反而較都市學校好,因為有很多資源第一時間就往這些地方送。偏鄉真正需要克服的問題是教師流動率,很多老師只待一年就轉調出去,導致學生無法獲得良好、穩定的教學品質,我們也覺得相當可惜,畢竟花費那麼多資源去栽培,等於一切又要重來。」

那偏鄉教師流動率的問題應該如何改善?司長以新制的偏鄉專聘教師規則為例,往後偏鄉專聘教師將可獲得更有保障的就業環境,而且薪資待遇也從優,估計可以讓更多偏鄉學校留住老師。最後,鄭淵全司長也鼓勵未來欲從教職的學生們、現任教師們,多多運用 3C 科技產品,而非一味的排斥、拒用,應該把手機、平板視為強化學習的工具,畢竟這些產品是學生每天無時無刻接觸的,讓學生以他們最習慣的工具學習,也可讓學習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