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教室讓上課變得好玩
過去體制下的教育要求學生乖乖唸書,作業準時交、考試成績好是最高準則,新型態的翻轉教室,以學生為主體,老師要求利用自學、思考問題、小組討論及上台發表等方式引導學習,「以前的教育是老師拚命填內容給小孩,但現在的小孩很有主見,孩子自行從網路上得到好多新鮮事物,你想填鴉教育還填不進去呢!」翻轉教室利用靈活的教材培養孩子多元思考,未來就算沒有老師作伴,也獨立思考與自學進步, 這才是一輩子帶得走的能力。」台北市光復國小,本身也是學思達教師的黃彩霞說。
學思達教學法看重所學能否實際運用在生活上,很多時候以閱讀與問答呈現,尤其加入時事教材,孩子不會只限於傳統課本上的僵化題材。在學思達教室中,學生被鼓勵發表意見,教室不再是一片死寂,而是充滿討論、激辨與笑聲,他們在專業老師引導的自然舒服環境上課,不斷切換學習,思緒更易集中。
「課堂講義是學思達教學的命脈。」黃彩霞說, 「我們隨時加入新內容給孩子,例如這一課的主題是太陽出來了,學思達教學法就會延伸課程內容至阿里山,接著教導孩子規劃到阿里山看日出的旅遊行程。課程結束後,孩子大多能把所學運用在生活上,例如學會抓重點及分析歸納,用心智圖建立邏輯思考,主動策劃家庭旅行等。我們結合課內課外知識做系統式的統整教學,課內與課外知識沒有分界。」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天賦
成績不再是評斷孩子唯一的標準,學思達教學法要幫助孩子把感官打開,而非訓練只會考試,對社會冷感、漠然的人。「以前的教學法,老師想辦法找出孩子的缺點,試著以勤能補拙矯正他的學科成績;學思達教室中,每個孩子有不同能力,孩子的強項不同,有的人擅長在小組討論中傾聽,有的人擅長領導,有的人強項是幫助別人,有的人則願意默默付出,因此在我們的分數項度上,每個孩子都有專屬的天份,學生能從不同面向看待自己,從中獲得成就感。」
用教學熱情推動學思達教育
立志成為學思達教師後,黃彩霞利用一年半的時間,自行利用課餘時間,研究台灣最早推動學思達教育的張輝誠老師用於中山女高的教材,擬定一套適用於小學生的講義,並脫離單打獨鬥,積極招攬老師們加入學思達教師群組,共同備課,分享課程內容、經驗傳承、參加課外研習。
即便認同學思達理念的人變多,但傳統教育仍是一座堅固的堡壘,有時難以改變。「舊式教學法並非絕對不好,我不會完全反對傳統的教學法,舊式看重學科也有其優點。只是未來的環境與過去的環境相較,已有很大的改變,我們得先替孩子想周到些。然而,翻轉教育的難處在於,老師必須自動學習,甚至推翻自己的觀念,重新調整心態,如何趨動老師們的熱情,展開行動並持續下去有時是困難的。」黃彩霞說。
目前推動翻轉教育的計劃將從新進教師開始,從剛踏入教職就有翻轉教育的觀念。「我們期待老師逐步建立翻轉教育的專業,及加強對自己的掌控度,有信心跟家長溝通,教學內容透明,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學習及進步情形,讓家長清楚了解,與家長詳加溝通,才不會產生猜忌與衝突。」

體制內的孩子也能享有體制外的教學方式
目前的狀況是有些比較願意嘗試或經濟能力許可的家長,寧可將孩子直接送至體制外學校或私立學校就讀。「目前的翻轉教育在學校中實行,以台北光復國小為例,雖然尚未在全校普及、只在部份班級中實施,但我們期待讓這些留在體制內學習的孩子,也能在體制內,讓孩子接受學思達教學。」
「在課堂上傳授孩子一生受用的能力,家長看得到孩子在學校上課的成果,而非種種伴隨而來的責任,這是我們現在努力的目標,我相信這麼平凡的我都能推動翻轉教育,那些比我能力更好的老師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黃彩霞帶著使命感說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