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急起直追,台灣保有軟實力優勢
大陸推廣華文教育非常用心,在世界各地廣設孔子學院,推廣華語教學,相較台灣少數幾套華語教材,大陸出版上百種華語教學材料,還成立國家級「漢辦」(中國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儘管大陸華語文教學起步比台灣晚了約 20 年,但有政府大力支持、大學嚮應,加上經濟發展,現今大陸的華語文教學環境已超前台灣。
不過,台灣仍有起步早及軟實力優勢。1972 年成立,至今約 50 年華文推廣經驗的的民間組織「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近年則竭盡所能與世界各地的華語文學者接洽,「世界華語文教育市場很大,光是亞洲地區,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日本、韓國;美國跟加拿大也亟力推動華文教育。」秘書長董鵬程說。
華語系學生將目光鎖定海外,爭取就業機會
台灣的華語師資培訓要放眼全球,不要只把目標鎖定國內,畢竟國內內需市場有限;前往海外教授華文,還可適度將語文教學與文化傳播和文化交流功能串連,帶來利多。學生前往海外發展可就近佈局,先從東南亞國家著手,不需第一時間把目光放在歐美。往東南亞發展是一個機會,許多台商在東南亞工作,希望子女不望本,因此東南亞有許多為台灣子女成立的學校及僑校,可先到這些學校服務並增加經歷,未來再放眼全球市場。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秘書長董鵬程
海外求職管道與經驗分享
華文系學生畢業後想至海外就職,可多利用教育部、僑委會、華語文教育學會網站尋找職缺。有鑑於世界各地的培育、任聘機制不同,最直接的方式是取得該國家認證的教師證明,例如美國的「玻璃門」(Glassdoor)網站,可搜尋全美學校張貼的教師職缺,從中有機會找到正式華語教師工作。董鵬程建議,參加在台的世界性研討會,找機會主動遞名片,建立潛在人脈,藉此爭取海外實習機會,一旦被介紹到當地中文學校任職,即可一步一腳印逐步擴大在當地就業可能及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方式。
想要成為海外華語教師,除了專業與熱忱,能夠獨當一面處理各種事務也是必需能力,學習當地國語文 也是重要的一環。舉例來說,不懂泰文,卻前往泰國任 教的華語教師,唯一工作溝通窗口可能是學校教職人員,假設學校臨時調課未及時通知,面對看不懂的泰文公告,該如何面對因應?隻身在外,時常也得面對食衣住行各種瑣事,出國後,不一定會遇到同為華文教師的同伴,雖然當地學校可能會派專人協助處理日常,但若具備獨立的人格特質,得以縮小在異地的不適應感。
台灣需積極吸引國內華語市場需求
欲開拓國內華語內需市場,可善用「誘因」加強外國人到台灣學習中文的動機,基於與台灣生意所需、對正體中文的嚮往,或是獎學金獎賞機制等,例如清華大學以理工科聞名,吸引對高科技有興趣的印度學生來台就讀。此外,台灣有許多新住民,建立新住民們對正體中文的認識也是一種擴大內需的方法。
在未來,積極開發教材,尤其是數位華語教材為發展趨勢,運用網路遠距教學是新模式,需要靠政府及民間共同攜手完成,創造更多元的華語教師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