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培慧,超乎你我的想像

有雙靈活的大眼睛、深邃的五官,和時時流瀉於嘴角的笑意,紀培慧無庸置疑是人們心目中定義的「美少女」。恬靜的站在一旁,彷彿空氣的流動都柔合了起來。但她並不滿足於既有的定位,透過不斷對自己下戰帖、挑戰自我,她的可能性,事實上超乎你我的想像。
By 加分誌 2016/11/08 18:30:00


演戲,發掘不同面向的自己

許多人從易智言導演的經典作品 《危險心靈》認識飾演功課優秀、與男主角有著淡淡情愫的優等生—張心如的紀培慧,這也是她的出道作品。清秀的面容與空靈的氣質,讓人印象深刻。關於出道過程,她笑稱自己是在國中時期,某天放學回家、和朋友們一起坐在 7-11 門口閒聊時,被當時的經紀人挖掘。「雖然我覺得當時的我長相稚氣未褪,有點搞不清楚經紀人看中我哪裡。不過他曾說我的長相、氣質很特別。」

主攻唱片業的經紀人原本期望培養紀培慧成為一位歌手,安排她上了一些表演課、音樂課,卻剛好在一次偶然參與電影《宅變》試鏡的過程中,看到了她演戲的天賦。「因為試鏡的那個角色和我當時的實際年齡落差太大,後來落選了。但也意外打開我的演員之路。」

後來接演的《危險心靈》,清純可人的好學生形象在好一段時間內深植人心。問到她是否曾有過被定型的困擾,她表示的確會有段時間都是類似的角色找上門。「但只要不停止要求自己在演技和角色詮釋上力求突破,當有更出人意表的作品或演出後,大家對於之前刻劃在腦海裡的形象自然就會被洗掉了。」


「每個人在人生中都同時扮演著很多角色。可能是孩子的媽媽、 父母的兒女、同時也是公司的主管等,所以每個人都有扮演多種角色的能力,只是要更敏感的去覺知體內的她。我因為工作的關係,很常觀察自己和他人。往內、往外的觀察。 對於戲劇作品中演出角色的詮釋,許多是來自我對周遭人事物的觀察。 例如,當我觀察到朋友身上某些特質我很喜歡,我就會把這個資料留在心底,也許下次在詮釋其他角色時就能派上用場。」

「像近期演出的連續劇《聶小倩》,我飾演的是活了 500 年的狐狸精「胡麗」。胡麗的個性愛恨分明、形象嬌媚可人,和我平時大剌剌、像小男孩一樣的形象差很多,在詮釋上我也曾傷透腦筋。後來,我將我觀察到室友之一的人格特質拿出來參考、模仿。她是個女強人,但同時也有非常女人味的一面,尤其是當她喝醉酒的時候⋯⋯跟「胡麗」很像。

電視劇播出時我還跟我這位室友一起看,我們笑到不行,因為有很多她獨有的手勢,都被我借來用。我覺得我演完這個狐狸精的角色之後,才多少為自己增添了一些女人味。一度困擾著我的詮釋障礙,隨著劇情的進行,我才漸漸抓到這個角色的方式,一抓到這個角色的精神後,演出就不成問題了。」
 

流利的英文,靠辛苦自學而來

目前已接演過幾部 HBO Asia 電視台自製影集的她,曾讓很多人以為身為混血兒,她的英文能力有天生優勢,但事實並非如此。紀培慧表示自己的英文學習歷程跟其他台灣年輕學生沒有不同,同樣是從國小開始學起。「這部分要感謝我媽,她非常希望我和妹妹能擁有優秀的英文能力,所以從小看西洋電影時,媽媽會在電視螢幕上,把下方的字幕用封箱膠帶貼起來不讓我們看,以培養我們的聽力。

想看懂這個電影,只有強迫自己聽懂英文。」她笑著說。她說媽媽還買了全英文的童書。想看故事書要打發時間?只能拿起全英文的童書來翻。「媽媽曾在國外留學,英文非常好,所以看不懂的部份,我也會問她。」

初次出國在海外工作時,和來自世界各國的工作人員共事,每個人說話都帶有母國的口音,她表示剛開始會覺得不習慣。「他們講話速度快,要溝通就只能想辦法聽懂。不過共事一段時間後,情況就好多了,我後來甚至還可以跟他們開玩笑。」


紀培慧表示,把自己丟到一個溝通全英文的環境,對自我的要求和對工作表現上的求好心切,是督促自己進步的最大動力。面對挑戰,她笑著說:「就這方面來說,我覺得自己算是一個愛面子、很驕傲的人。」即便是現在,仍努力不懈的精進英文能力。「我甚至希望自己在海外待上 3 ∼ 6 個月,讓自己的英文能完全像 Native Speaker 一樣。」

目前她表示會利用 BBC 的網路電台或廣播,聽莎士比亞的廣播劇 等。也會閱讀英語雜誌。除了工作, 她也覺得語言能力可以在去海外旅遊時和人們溝通、聊天,能幫助增加自己不同的生活經驗。

「接下來有一部預計將於明年上映的新電影《 接線員 THE RECEPTIONIST》。當中我飾演一位在英國就讀文學系的台灣女孩,因為找不到工作、籌不到生活費,為了能繼續跟男朋友一起在英國生活下去, 只好想辦法找一個賺『快錢』的工作,當非法按摩店的接線生,負責幫 裡面的小姐接應電話。這個故事透過我的視角,能讓觀眾體會到在海外的 非法華人移工,生活與工作的環境和問題。我的角色也是從一開始對於色情行業很排斥、輕視,到最後發現這些按摩小姐背後都有自己的遭遇、故事,也和你我一樣擁有感情、人性。 希望大家能有機會一同觀賞、感受。」
 

珍惜執筆著作的機會,同樣求好心切

除了女演員以外,紀培慧還曾出版著作電影《九降風》的電影小說版本。「其實這個契機源自於演員的前置培訓過程,除了要上課、我們也被要求要交一些寫作的作業給導演。有一次的作業中,我寫了短篇小說交給導演,他看完後一度以為我是抄來的,可能覺得我的文筆出人意表的好。」《九降風》拍完後,製作團隊想出版一本電影的小說版,想找一位和故事中角色們的年齡相仿、能寫出青春時期的心緒的人來執筆,於是就找到了她。

「剛開始接到這個挑戰時我超緊張的,深怕自己表現不夠好。我想,直接按照電影的情節寫成小說,好像很無聊。後來我想到,每個人的青春時期中,自己就是生活中的主角,每一個經歷、感受,都會被自己超級放大。就像和喜歡的學長講上一句話,就能高興一整個禮拜。而這些經歷和感受甚至會影響到未來的自己。所以我決定讓每個章節各由其中一位角色擔任第一人稱,但故事情節由兩個以上的角色參與。於是從 A 角色的經歷,再延伸到後續章節中從 B 角色的視點看到的故事和感受。同一事件, 讀者能由兩個角色、不同的視角體驗他們的看法和感受。」但提到撰寫過程中是否曾遇到問題,她也表示自己曾因過於求好心切,對於下筆的文章要如何呈現想得過多。

「這樣就不誠實了。我覺得寫文章和演戲一樣,都要誠實,要能感動自己的內心,才能獲得他人的認同。」
 


身為演員,難忘的「魔幻時刻」

雖然說從業至今,靠著對自我的要求和堅持,努力克服了許多困難,但紀培慧表示,並非沒有懷疑過自己、猶豫是否要繼續從事演員的工作,尤其過去曾窮到一度要「刷卡買泡麵」。

「真的下定決心要走演員這條路,我想是在參加「變形金剛4」海選的時候。那一次必須放下自尊心和驕傲、從零開始。那次的甄選會有點類似《America's Next Top Model 》的實境秀,從七萬人的海選中選出最後 100 位選手,取 4 個角色。即便幸運入圍 100 名,還必須要很努力、更需要有運氣—角色適合由你詮釋,而導演也這麼認為,才有可能。」

「那段時間好像變回表演課的學生一樣,每天早上八點起來去上課,接著上八個小時的表演課,開發自己的聲音、表演。最後決選的時候,由 4 個人組成一組,需要每個成員拿出真心、攜手合作。其中若有誰不是如此,其實彼此都能相互感覺到,會覺得合作起來哪裡卡卡的。」


「那個魔幻的時刻是,原本排練時,大家都覺得演起來卡卡的、不太順。我們曾想著,好吧!排練最後一次,要是還不行就直接這樣上吧!就在接下來的某個瞬間,大家心意都相通了,在同一瞬間進入同一情境中,所有的情緒都攤在面前。當下即使覺得很激動,但還是要穩定自己的心。那次排練演完後,小組的 4 個人都大嘆一口氣,也對後來的正式上場更有信心。即便我們知道,可能在我們之中會有人落選,但我們都很珍惜方才那一刻共同經歷的感受。」

「那樣的魔幻時刻,嘗過甜頭後就離不開它了。」紀培慧笑著說。「成就一部戲需要團隊共同合作。雖然掏出真心來不見得能得到回應,但現在會試著讓自己勇敢去做。」
 

突破自我,給了自己和他人交流的勇氣

說到團隊合作,現在時時笑意盈人、和工作人員們互動頻繁的紀培慧表示,自己並非天生就擁有活潑的個性。小時候的她是個內向的女孩,不太主動和他人交流談話。沒有什麼朋友的她喜歡一個人靜靜的閱讀。

「我在念小學時,有個沒人能分享的小小成就,就是把整座國小圖書室的藏書通通讀完了。」她笑著說。這樣內向的個性,直到就讀大學二年級時,因為想暫時停下腳步、給自己思索未來的時間,一度休學、在咖啡店打工。工讀了約八個月左右,期間和咖啡店的客人交流,讓她漸漸的突破自己過去內向害羞的性格,有了和他人交流的自信和勇氣。日後復學回到學校時,她也因為有了交朋友的勇氣,而擁有更豐富多元的社交生活。「即便是在日後的工作中,這段過往的經歷,對我仍有一定的幫助呢。」

曾在多個海外國家工作、旅行的她表示,讓自己離開「同溫層」,去體驗不同的事物,對打開自己的視野和增加想法的深度,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她也分享了近期旅遊冰島的經歷。「因為天氣的關係,冰島的天氣瞬息萬變。這一秒大太陽、下一秒可能就刮起強風。我感覺島上的居民似乎也因此,非常認真地體會活著的每一秒。我去到一個攝影師開的小店,有許多有趣的商品。因此我問了老闆一些問題。離開前我想,剛剛和他交談過,是不是應該要跟他說句再見?但當我真的這樣做了之後,對方還一副莫名其妙的感覺,彷彿有點無法理解為何我要特別這樣做。在那裡,這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繁文縟節,似乎對居民而言是多餘的。他們的分享、交流,更為自然率直。」離開了待慣的生活圈,她認為自己得到一個特別的體驗。也給了她一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同的想法和感受。

無論是工作或是生活,她勇於挑戰,因此擁有無限的可能性,讓我們不禁對未來的她充滿期盼。
 




紀培慧

  • 生日︱ 1989/6/1
  • 出道年資︱ 10 年
  • 演出作品︱

連續劇:《危險心靈》、《美味關係》、《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等多部作品。
2014 年跨足國際演出 HBO Asia 的影集《詭戀》(Grace),成為第一位演出 HBO Asia 影集的台灣演員 2016 年參與 HBO Asia 原創影集《魔人爭霸》(HALFWORLDS)第二季演出
電影:《九降風》、《爸⋯⋯你好嗎?》、《沙西米》等
著作:《九降風》、《街角的小王子》電影小說連載

  • 獎項︱
2011 年《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 第 46 屆金鐘獎迷你劇集最佳女配角獎
2014 年《Grace》亞洲電視大獎最佳女配角獎入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