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不重要,人生重來!科技男蔡嘉祥,創新媒體線上藝文雜誌 FLiPER 即將遠征海外

2012 年成立的 FLiPER,何以能在眾多藝文資訊網站中脫穎而出,在使用者心中擁有明確、獨特的定位? FLiPER 潮流藝文誌執行長—蔡嘉祥說:「FLiPER 跟其他線上平台不同之處,是邀請來自設計、藝術、攝影、行銷等不同領域的專欄作家,提供不同觀點的原創文章,增加網站內容的廣度。」
By 加分誌 2016/11/18 11:00:00


FLiPER 的成立起因

FLiPER 潮流藝文誌網站的成立契機,源自於蔡嘉祥想針對設計師推出線上作品集網站,讓設計師可以直接在網上編排作品。為了吸引設計師們的注意,蔡嘉祥與另外兩位創辦人自己採訪寫稿放到部落格上,沒想到部落格的迴響熱烈,讓蔡嘉祥興起廣邀作者寫稿的念頭,從線上作品集變成線上雜誌,FLiPER 因而成形。

至今年十月成立滿四週年,FLiPER 團隊於 2011 年成立,經過約一年從線上作品集轉型為線上雜誌的過渡階段,2012 年 FLiPER 正式推出,經過不斷開發,導入會員登入、追蹤、收藏功能,盡可能營造社群感。

2013 年底嘗試推出紙本雜誌,2015 與誠品書店合作推出刊物;每個月還固定舉辦實體活動,提高專欄作者、讀者與 FLiPER 三方的向心力。FLiPER 像馬拉松跑者,一步一步地朝目標前進。
 


▲中國競賽領獎
 

慎選合作對象 做出市場區隔

然而,新媒體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如何脫穎而出?

蔡嘉祥提出看法。「現在的媒體很難做出品牌價值,因為讀者對媒體忠誠度低。他們不太在意在哪個平台看到內容,他們在乎的是哪裡看得到他想閱讀的文章。」所以,FLiPER「要有獨家的內容」。

透過慎選合作單位,目前只接受科技報橘、香港 Photoblog 與上海 Letsfilm 供稿:科技報橘文字結合設計與科技,內容新穎,值得介紹;來自香港的 Photoblog 是台灣網友尚不熟悉的平台;至於 Letsfilm 則介紹許多中國有才華,但不一定大紅大紫的攝影師,精神與FLiPER 相符。

FLiPER 始終擁有一群忠實讀者,細究原因,在於其專欄作家的數量,鮮少媒體能及。蔡嘉祥認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相異處:現在的媒體不再需要大量人力採訪才能輸出文章,內容可以由群眾直接貢獻;與一般人認為「專欄作家要有名」的思維不同,蔡嘉祥期許「凝聚小的分眾力量」。
 

▲FLiPER 於 2013 年底推出紙本雜誌
 

FLiPER 就像一顆衛星串聯有人

「未來,每個人都是自媒體」蔡嘉祥篤定地說。

因此 FLiPER 成立不久,便發揮土法煉鋼精神廣邀作家,一篇一篇取得文章授權上傳,到中期約有 60 位作家,累積至 200 位後才加入審核機制,開放對外徵選,至今已多達 600 位作者,排隊等核可的人尚有好幾百位。「為了控制文章的質跟量,編輯花很多時間跟作者溝通,不然成長速度可以更快,但我們刻意要緩一點。」

對於這種集結小眾力量的方式,蔡嘉祥提出了浪漫的說法:「FLiPER 就像一顆衛星,串聯所有人。」他說明,FLiPER 的內容由站內 600 多位作家產出,就算創作者本身出道不夠 FLiPER 於 2013 年底推出紙本雜誌,名氣不足,但 FLiPER 盡可能挖掘施力點,讓作者說自己的故事。每位作家有不同的專業、風格、筆觸,吸引著不同的族群。假設 A 作者有 2000 個粉絲,B 作者有 1500 個粉絲,雖然數量不大,但當他們加入FLiPER,三方粉絲能互相吸收。
 


▲FLiPER 成軍聚餐
 

新媒體搶同一塊大餅?錯了,是人人有糖吃

現在有許多性質相似的線上雜誌,FLiPER 與其他媒體有何不同?蔡嘉祥說,「有的網路媒體專攻電子商務,有的做藝術家經濟,FLiPER 則著重在整合行銷。」他歸納結論:「檯面上大家是競媒,但公司獲利的管道不同,沒有爭同一個客戶,或同一塊餅。」

從資本額二佰萬開始,做了一年,募得天使資金挹注,至今年十月滿四週年,公司已走入相對穩定階段,從小型飲品商家,到與 Stayreal、Converse、Redbull 等大品牌合作,FLiPER 以自身優勢,媒合創作者與品牌,稱職擔任「中間人」角色。

2016 上半年,FLiPER 才剛完成 Nike Air Max 品牌專案, 由 Nike 主動提出合作意願,希望從創作者身上激盪新火花。蔡嘉祥找了四組創作人: 電音樂團、插畫家、3D Maker 與甜點師傅,以自身專業詮釋 AirMax 球鞋印象,推出後效果極佳。

「我們從前端就跟品牌開會、溝通,以讀者會喜愛的方式,在 FLiPER 宣傳,避免傳統蓋版式的廣告攻擊。」除了 Nike,繪圖版龍頭 Wacom 也是客戶之一。Wacom 想擴展 3D 列印市場, 透過 FLiPER 的引薦, 同樣媒合創作者與客戶,以軟性、深入的報導,讓人以舒服的方式接收 Wacom 想傳達的訊息,包括公司理念、未來發展,甚至大膽討論新產品的缺點,「交心」的方式,反倒搏得潛在使用者的好感。
 


▲插畫家 Summerise 為 Air Max 所繪製的插畫,圖中的人物為經典運動鞋 Nike Air Max 之父
─ Tinker Hatfield


▲3D Maker 設計師 Uncle Ammo 以 3D printer 所製作的 Air Max 跑鞋飾品
 

新南向政策

FLiPER 的運作模式已開始獲利,明年有大規模規劃,例如與日本合作,將當地專欄作家的文章翻成中英文,同時將台灣網站內容翻譯成日文。同時,更大膽計劃南進,將在馬來西亞建立當地的 FLiPER。問及為何不將據點設在日本,蔡嘉祥提出見解。他認為,文化輸出猶如瀑布流向,日本設計底子深厚,要將台灣文化「逆輸出」回日本有難度,但要將日本的內容帶到亞洲則相對容易,所以,與日方的合作在於稿件內容語言轉換,而日本是個封閉的國家,目前這類型對外合作不多,對 FLiPER 來說是一片藍海。

蔡嘉祥接著提出分析,「除了日本,我們還考慮過泰國,但泰國說中文人口不多,以泰文、英文居多。相較之下,馬來西亞對華人文化接受度高,雖然市場不似泰國那麼大,正好可降低資本額與當地對接的風險。不過,蔡嘉祥也沒把話說死,先到馬來西亞試水溫,一但落地成功,不排除開始向新加坡擴展,未來也可能進駐印尼、泰國。
 


▲兩扇門作者 STAR 及共同創辦人WEN 合照
 

FLiPER :進化中

除了實體南向計劃,蔡嘉祥與團隊,也積極開發網路通路。「現在的臉書要從粉絲團導入流量越來越難, 我們現在於 INSTAGRAM、Pinterest 這些社群網站提早佈局,未來的 INSTAGRAM 有可能會是下一個導流量的平台。」

此外,蔡嘉祥與團隊也從使用者習慣、文章內容、網路通路等方面加以調整改進。「我們的讀者群集中在 18-34 歲之間,約佔 85%。年輕世代的設計師、創作者們,在 FLiPER 上彼此交流、產生共鳴,但我希望引進更多專業知識,讓讀者看到更有深度的內容。」

現在,FLiPER 還嘗試將創作者的作品商品化。「把作品變商品很容易,賣掉卻很難,FLiPER 希望幫你最後一哩路,替你找獲利的方式。去年我們替插畫立體書《兩扇門》群眾募資,募得 35 萬台幣,這本書賣破百本,現已二刷。」
 


▲FLiPER 結合設計圈及民間團體共同舉辦,以「平面設計、品牌識別」為主題的展會─安所樂設計展
 

心理素質才是最重要的事

很多人大學唸了四年,發現自己所學與興趣不符,卻苦於已投資四年青春,不願輕易放手。蔡嘉祥大學就讀電子工程,因為發現就讀科系沒有興趣導致延畢二年,最後花費六年才拿到學位,卻意外從科技男變成知名線上藝文網站創辦人,還兼任網站執行長,主要負責公司業務,一路走來,蔡嘉祥的最大心得:人生可以重來。

「忘了你大學唸什麼吧!你的學歷與工作不需要劃上等號。」蔡嘉祥堅定表示。「從社團、課外活動、跟別人合作的計畫等,盡可能摸索自己興趣。當然期待每個人都把興趣當工作,但至少不要為了錢工作,要對你正在做的事不討厭,我覺得這很重要。」蔡嘉祥鼓勵年輕人逐夢之餘,不忘提出「心理素質」才是勝負的關鍵。他認為,創業過程中,固然資金、工作能力是難題,但 FLiPER 在缺乏資金的情況下,也挺過了四年,而創業過程中,除了設計、程式、會計這類專業較難短時間養成,其實創業成功與否,端看創業者心態健全程度。

「大部份人都覺得創業很容易,產品好就一定會成功;但實際上,很多創業者對自己的產品太有自信,舉凡:營運、行銷、行政、財務、商業談判,這些都要具備,很多人在創業初期不了解;當他創業後,他不想做、不肯學,這才是年輕人創業失敗率高的原因。」他以自己為例,「我的背景是電子工程,寫程式的。但後來我接執行長,學習帶領整個團隊前進,這沒有大學會教,但你一定會碰到。所以,很多技能不是你先學會,而是要有『心理建設』,遇到難題願意承擔責任,才可能創業成功。」
 


▲STAYREAL 接受韓國專訪

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

許多人懷有創業夢,但遲遲不敢進行,問到蔡嘉祥對此有什麼建議?

他認真地回覆:「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他舉例,很多人進公司上班,有時候反倒是一種逃避人生的方式,因為他覺得公司不是他的,領一份死薪水,該做的事做好就好。」他接著說,「創業有很美好的部份,你擁有決策權、時間相對彈性。但創業責任比你想像重大,你有客戶、投資人、創業夥伴、員工,萬一創業失敗,不可能拍拍屁股走人,你對他們有責任,這是一種承諾。」

儘管蔡嘉祥這麼說著,他正率領著 FLiPER 往下一步邁進,他做出了對他來說最理想的生活方式,與他的夢幻工作過著夢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