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外交官在國外交涉國際事務覺得很帥?聽聽看駐外 20 年的他怎麼說

周麟大使擔任外交部公職 31 年,其中 20 年在國外,擁有豐富的駐外經驗。外交官肩負國家交付的任務,既要維護國家尊嚴,還要爭取國家最高利益,對外他們代表的是國家,是一個國家的門面,周麟說:「外交人員就像是業務員,只是推銷的是國家形象,並維護與其他國家(客人)的邦誼。」
By 加分誌 2016/10/30 13:00:00


在職進修歷史學博士,1 萬個小時完成論文

周麟擔任外交部公職 31 年,不僅有完整的駐外經歷,最令人感到訝異的是他豐富的學術著作。

派駐智利期間,在長官鼓勵下在職進修,在智利大學取得國際事務研究所的碩士學位,並在智利天主教大學攻讀歷史學博士學位,由於是在職進修,只能在公務之餘找時間作研究,每個週末幾乎都花 4 到5 個小時研讀或寫論文,他笑著說:「我算了一下,前後近 9 年,累積下來大概有1 萬個小時,最後才完成這本博士論文。」

對一個駐外的外交官來說,要能夠在繁重的工作之餘,取得外國的博士學位,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當中其實是很多因素配合而成,包含有長官及師長的鼓勵、自身的興趣、以及智利當地學風興盛等原因。他說:「我很幸運,遇到好的長官鼓勵我繼續進修很多機關的長官可能認為,你把工作處理好就夠了。此外,智利的學風興盛,教育資源豐沛,剛好我對學術研究非常感興趣,因此,促成我在智利繼續進修。」
 


▲駐巴外交團團長教廷大使致贈周麟大使紀念品
 

周麟的博士論文研究領域為「中國與智利關係」以及「智利的華人移民史」,談到「為什麼對智利的華人感興趣?」回憶起一次度假,他帶著家人來到智利北部安托法加斯塔地區(Antofagasta),這裡有世界最大的銅礦場,在這裡遇到了一些具有華人臉孔的工人,問他們從哪裡來,這些人說他們的祖父從中國來,但不曉得為什麼而來。後來發現智利靠近秘魯的另外一個城市—伊基克(Iquique),也有非常多的華人移工的後代。

他說:「我覺得很有意思,便開始研究;訂定博士論文題目時,心想,何不為這些人尋找他們祖先的歷史?」後來他的老師鼓勵:「你不是中華民國的外交官嗎,你的博士論文不寫與外交相關的東西說不過去,何不研究中國與智利的關係?」美國馬里蘭大學的邱宏達教授更協助他取得台灣中研院的檔案資料,將厚厚一疊的手抄文獻(由於當時檔案不能影印,只能手抄)寄給他,這下他想不研究也不行了!因此,「中智關係」還有「在智利的華人」成為他論文的兩個主軸。

智利是一個歐化的國家,雖然說西班牙語,但不像西班牙,反而像其他中北歐國家,像是德國、英國,嚴謹而有組織。周麟大使回想起在智利的生活,他說:「智利的學生獨立、自主性高,參與政治的情況很普遍,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常有學生抗議示威,或佔領校園罷課。」

相對於許多台灣的學生,從小讀到大,一路上備受父母呵護,「好好讀書就好,其他的事情不要管」,這在智利是難以想像的。此外,智利當地的在職進修相當普遍,許多學生都是半工半讀,他說:「我博士班同學甚至有官拜少將的現役將軍,對軍事史、戰爭史很有興趣,選擇進入校園繼續進修。」
 


▲周麟大使(左二)偕邱泉興經濟參事(右一)與 CCIAP 主席 Carlos G. Fernandez (右二)及執行長 Rafael Zuniga(左一)合影
 

一個好的外交官需要什麼特質?

周麟大學時學的是西班牙語,並在國內取得歐洲研究所法學碩士,對於外文系來說,朝外發展是很自然的事。擔任外交部公職前,他曾短暫在中央通訊社擔任外電編譯,最後選擇報考外交領事人員特考。

回憶起準備外交領事人員特考的經過,他說:「我的考運很好。」其實他早在就讀研究所時期就曾報考過外交特考,當時以些微的 0.5 分落榜,他心想,「雖不中亦不遠矣」,經過一年準備,第二年考上了,結果分數比第一次多 0.5 分。他說:「考運這種東西很有意思,但考運只在具有一定實力時才會發揮作用,如果實力不夠,還是不會上。」
 


▲周麟大使拜訪台灣路竹會
 

談到近年外交特考難度增加,他笑著說:「這是好事,這樣代表考進來的人員水平、素質會較高」,除了基本的外語能力及相關學識外,要成為一個好的外交人員還需要若干特質:

1. 適應力
外交人員都會遇到外派,一次外派就是 6 年,不同語系的國家文化差異大,能夠適應不同的風土民情是很重要的;此外,經常在外漂泊與家人分離也是外交人員的常態。

2. 抗壓力
隨著台灣民主化發展,人民對政府的監督及要求越來越高。駐外時期,外館人員常常半夜接到電話需要即時處理;同時,外交官有維護邦誼的使命,工作繁重,需要具備一定的抗壓力才能負荷。

3. 溝通力
身為一個外交官,除了基本的外語能力,更重要的是懂得溝通協調,在處境艱難的情境中折衝樽俎,化危機為轉機,才能維護國家尊嚴與利益,對外交官來說,EQ 甚至比 IQ 還重要。

4. 創造力
國際事務瞬息萬變,世界的趨勢隨時都在變化,不能再用過去舊有的方法或模式來處理對外關係,必須瞭解我們所處的環境特質,想方設法以新思維來辦外交。

5. 忍受挫折
台灣的國際地位及外交處境艱難,許多國際組織中不接受我們成為會員,或常碰到大國打壓及不合理的要求,外交工作推展實屬不易。對台灣的外交人員來說,忍受挫折的能力格外重要。盡力完成政府交付的任務,儘管結果不如人意,也要學著去接受;反之,如果一直沉浸在「功敗垂成」、「尚欠圓滿」或「令人遺憾」等種種負面情緒中,這份工作是無法長久做下去的。
 


▲周麟大使拜會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王會長清峰
 

協助國內 NGO 與國際接軌

台灣 90 年代民主化後,公民社會發展之下,許多非政府組織 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應運而生,這些組織成立目的各有不同,有的追求公益,有的以監督政府為主。2000 年,有鑑於台灣 NGO 數量龐大,這些 NGO 的業務活動不只侷限國內,它們希望能與國際接軌,和國外的 NGO 進行交流,外交部便在當中扮演促進者的角色,提供必要的協助與聯繫。

周麟的職務頭銜為「外交部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會大使兼執行長」,他說:「一言以蔽之,我的工作就是協助國內的NGO 與國際接軌,參與國際活動與交流。」例如國內的街舞 NGO 要去國外參賽,外交部非政府組織便提供補助及行政支援,請該地的駐外代表處幫忙。外交部還協助國內的NGO 從事國際人道救援,像是菲律賓的海燕風災、日本的311 大地震、尼泊爾的大地震,國內有許多 NGO出動,外交部從中擔當溝通與協調的角色。

除此之外,外交部也協助國內 NGO「培力」(empowerment)─培養它們的能力,透過舉辦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有經驗的 NGO 人士分享授課,或提供至國外大型 NGO 實習的機會,協助國內小型 NGO 發展。
 


 

外交部每年都會舉辦多項活動:「外交小尖兵」、「青年大使」、「青年度假打工」,目的是希望能夠拓展青年朋友的視野,與國際交流、接軌,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並將台灣文化介紹給世界。我們常聽見台灣人抱怨台灣是「鬼島」,環境惡劣、高房價、薪資低等等,但相較其他國家呢?周麟說:「許多年輕人參加完活動後回到台灣,才覺得台灣其實很幸福!」

在這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生活在更艱困的環境中,所謂的「幸福」、「痛苦」等感受都是相對的,比較之下,才知道台灣的好。
 


▲周麟駐巴拿馬期間與主辦單位中巴華裔專業協會合影
 

實現自我、服務國家的最好途徑

周麟談到:「或許是自己的個性使然,物質欲望低,並且渴望安定、有品質的生活,希望在公務之餘,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從小看到同學的父母是公務員,便一直嚮往這樣的生活,選擇公職的好處是,不需要雄厚的家世背景,憑藉著考試進入公部門,並以工作表現做為升遷依據,他說:「外交部的升遷管道透明且正常,不需要關說,完全看你的工作表現。對於想實現自我、服務國家的青年來說,這是很好的途徑。」

對於退休後的計畫,周麟笑著說:「說不定會回學校教書,繼續做學術研究,甚至再寫本書,留下外交生涯的紀錄。」他溫文儒雅的模樣的確有學者之風,談起中國與智利的歷史,他娓娓道來兩國歷史上的淵源與巧合,有條有理的講述事件的來龍去脈,彷彿帶領聽眾回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