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改變台灣

專訪「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網站創辦人 謝佳螢
By 加分誌 2016/10/04 00:00:00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由 3 位歷史人(涂豐恩、陳建守、謝佳螢)創辦,提供一個說故事的平台,網站目前已累積刊載 1,400 多篇文章,超過 1,300 萬人次造訪,超過上百位合作作者。文章主題多樣,從嚴肅的 228   事件到輕鬆有趣的豬排飯歷史,故事專寫那些被忽略遺忘的、不為人知的、禁忌的歷史,相對於權威性的大寫歷史 (History),故事希望呈現的是多元、多面向的歷史,用故事的力量引領讀者思考,透過理解歷史,去想像我們的未來。

截至採訪同時,「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 (以下簡稱「故事」)在嘖嘖平台上的募資活動已達到 12 萬元, 並突破 500 人訂閱人數門檻,「故事的故事書」正式解鎖, 將會印製一本以「海洋文化」為主題的故事書。謝佳螢表示,「其實我們原本預計應該要達到 1000 人,我們內部也有針對製作時程檢討,提供的回饋(藏書票,小旅行) 較難給讀者立即性的感受,也讓許多人停在觀望階段。」
 

慢火細燉熬出一則好故事

歷史是昨日的新聞,故事用做「慢新聞」的態度對抗即時新聞。在追求快速、新穎的現代,當其他主流媒體瘋狂更新最新消息,故事反其道而行,每天僅上稿 1 到 2 篇,碰到特殊狀況時 3 篇,謝佳螢說:「平均一篇文章產出,作者的事前準備工作要 3 個月以上。」 編輯群嚴格把關稿件品質,有時因應時事會推出特稿,深入回顧歷史事件,用深入淺出的方式,提供讀者不同的思考面向。

謝佳螢開玩笑的說:「每天服用一篇,理盲濫情就會消。」故事網站目前投稿的作者還是以歷史系為大宗,包括學生、學者、文史工作者等等。故事的文章除了主題有趣之外,編輯希望能夠保留作者原本的風格、敘事方式,這裡的文章不是來自快速量產的文字工廠,而像是別具特色的手工小店,每個作者的風格特色都得以展現。

像是謝金魚 ( 謝佳螢的筆名 )、神奇海獅就是以幽默、搞笑的方式來說故事,神奇海獅有一篇文 章主題是:「中二病的世界史」──世界文明就是一群有中二病的人創造出來的,這個觀點非常有他的特色。涂豐恩則是以平鋪直述的方式說完故事,但看完文章後會有很強的後勁餘韻。謝佳螢說:「沒有必要把作者的文章都修到風格一致,不同的故事有它適合的敘事方式。」

▲故事在三餘書店 TaKaoBooks 舉辦的講座活動。
 

想看好內容就要付費

儘管有好的內容,但現實的問題是,故事網站仍在尋找一個穩定的獲利模式,這是她們目前碰到的最大挑戰,如何不依靠廣告自給自足,同時挑戰台灣人的閱讀習慣--使用者付費,特別是好的內容就應該付費。台灣人不喜歡付錢,習慣看免費的內容,新版故事網站將採用會員制,能不能成功,如何讓好的內容 獲得應有的報酬,其他新媒體都在觀望。
 


▲這次募資活動中,故事人專屬的回饋–〈史多禮鋅版藏書票冊〉
 

說老嫗能解的故事 有深度卻不艱澀 

隨著故事規模逐漸擴大,合作作者人數增加,越來越多人關注並期待她們說更多的好故事。謝佳螢表示,其實一開始蠻擔心學界保守派的老師會反對,好像把歷史變得很淺薄,但網站成立以來,透過各 種大大小小的演講,推廣故事成立理念,消除了許多人的疑慮。歷史學界對故事充滿期待,歷史不再是過去束之高閣的收藏,而是能夠貼近人們生活的記憶寶藏。

故事在製作內容上遭遇的困難可分為兩類,一種是文字寫作上, 作者在寫作時,如何將複雜難解的歷史,用老嫗能解的文字陳述,對許多從事學術研究的學人來說是一大挑戰。同時,主題要生動有趣而不艱澀。謝佳螢說,「通常我們會 告訴作者,一篇文章一次處理 1 到 2 個重點就好,討論範圍要縮小, 主題要具體明確。」

段落中句子長短也很重要,句子過長容易讓讀者注意力跑掉,但又不能過短流於口語,寫作上有許多眉角需要注意。 通常一位新合作的作者,稿子來來回回需要調整 2-3 次,編輯會先檢視文章的敘事理路是否正確合理, 如果內容是有趣的,但詮釋上有問題,便會再請作者調整。

第二種困難則是呈現方式。 故事網站目前內容以文字為主,但謝佳螢說:「我們也希望能夠嘗試不一樣的說故事方式,不管是影音、動畫,或甚至是現在最流行的 AR、VR。」使用不同媒材說故事是她們想要嘗試的,但礙於人力問題,目前還力有未逮,但謝佳螢說,「我覺得不是每個人都要精通所有事,故事專注在做歷史,但我們無法處理影片,所以仰賴與其他新媒體的合作結盟。」故事與「台灣吧」長期以來都有緊密的合作,製作台灣史的相關影片,用生動活潑的方式說台灣的故事,透過影片傳達知識與理念。

談到與其他媒體的合作轉載文章,謝佳螢笑著說:「稿費、轉載費用是其次,其實我們想要做的很簡單,就是希望『良幣驅逐劣幣』, 把好的內容提供給其他媒體。同時,也是與其他類型讀者交流的管道,這些讀者看到文章可能會產生新的想法。」

▲故事網站作者出版的書籍
 

透過「架接」和「轉譯」讓讀者感受歷史

一個好的故事,除了用字、敘事貼近大眾之外,如何讓讀者理解,甚至感受歷史?謝佳螢認為,「架接和轉譯的工作非常重要。」簡單來說就是與讀者建立連結,用讀者的語言來說故事。她以前陣子寫的書評為例,作者的人生經歷 1895 年,對作者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年,但要如何讓讀者感受這個年代?

所以她在書寫中提到,1895 年的台灣發生了什麼事、而在世界的另外一端又發生了什麼事,為讀者建立起連結及世界感。同時善用有趣的比喻,例如有位故事作者寫 了一篇文章,討論上古時期秦國的飲食文化,秦國的國宴是什麼樣子,作者文中用了許多有趣的比喻,把讀者難以理解的東西轉化成現代台灣人的食物(像是魯肉飯、麵線等等),生動的比喻讓讀者很有感,原來歷史離我們日常生活並不遠。
 

過勞的教育現場 故事的角色扮演

故事是具有高度教育意義和理想性的媒體,訪談過程中不可避免談到台灣的歷史教育,謝佳螢認為,台灣的歷史教育需要更多的人力,「我覺得教育現場的問題都一樣,老師和教授們都是過勞的狀態,這種狀態下要求他們改變,或是做出新的東西是很困難的。」然而,第一線的教育現場到底需要什麼?故事在歷史教育 中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謝佳螢說:「歷史教育應該要有像資料庫、歷史檔案庫的地方,可以隨時去擷取。」故事希望從教育開始,告訴學生有趣但課本上沒教的事,作為歷史教學上的補充,許多沒有時間備課的老師,甚至會用故事的文章作為教材。
 

台灣與世界彼此觀望

印度因陀羅的世界觀中,世界是一張大網,網上結著一顆顆璀璨亮眼的寶珠,每顆珠子相互映照,並反映其他珠子的世界。謝佳螢說:「我們的世界也反映著他人的世界,台灣與世界是相對的觀念。台灣怎樣理解世界,世界又如何看待台灣。」這也反映在故事的網站文章上,東亞、歐美的文章多,印度、非洲的文章少,顯示台灣對世界的理解程度,謝佳螢說:「我們要理解歷史,雖然不一定認同,但透過理解,我們才能認識到世界還有其他的可能。」
 



▲故事「密藏小旅行」鹿港路線,鹿港著名的龍山寺。

多面向的歷史

故事本次募資活動的回饋之一是「密藏小旅行」,由故事團隊、學者、文史工作者共同規劃,帶領讀者回到歷史現場。今年的地點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台南五條港、鹿港、萬華)及北投,從這 4 個地方開始,將雲端上的讀者引進到在地。謝佳螢說:「未來可能會做基隆暖暖,走白色恐怖受難者當年被抓的路線。」當然這是一條較為沉重的路線,但是歷史是多面向的。我們標籤化受難者應該是苦情、悲慟的形象,加害者則是最無可赦的罪人,但真的存在絕對的標準嗎?善與惡是絕對的二元對立?殺人不眨眼的屠夫在孩子面前可能是個慈祥的父親。故事 希望能夠刺激大眾思考,不要只是單純的將事件人物標籤化,透過呈現多面向的歷史,讓讀者對人性、正義、國家有不同的想像。
 

後記

閱讀「故事」就是一趟旅行,故事網站於 9 月 25 日全新改版上線。
開始旅程,故事官網:http://gushi.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