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如專欄】徒步旅行,走出不一樣的台灣

不同於騎單車或是騎機車,步行的速度很慢,一個小時認真走大概可以走五公里。
By 加分誌 2016/06/20 15:00:00


小布跟我說:「今年夏天想要再走一圈蘭嶼,走路看到的世界和騎單車、騎機車完全不同。」去年暑假,她一個人從台東搭著船去蘭嶼旅行,一到碼頭,湧來許多要她租機車的店家,照她原來的計畫,她也是要像大部分的遊客一樣,租輛機車,呼嘯的把小島繞一圈就算來過。

可是就在她準備要跟一個阿姨租機車時,她瞥見碼頭旁的海水好藍好藍、天空的雲朵好漂亮,當日又有舒服的風襲來,她不由自主地跟阿姨說:「算了,我散步好了。」阿姨說:「太陽很大會曬黑呢!」小布說:「島嶼度假不就是要曬嗎?」就這樣,她從開元港出發,逆時針開始步行,踏出截然不同的旅程。
 

速度放慢人情變濃

當開始走時,沿途便吸引了不少在地人前來關切。

有人問:「你要去哪裡,我載你去!」有人說:「你這樣要走很久喔,要不要借你單車。」小布只好不斷說:「我要步行環島啦!」當她說出自己的旅行計畫時,不少在地人從家裡拿出水、冷飲、水果給她吃,甚至問她是否要一起吃飯、補充體力。小布跟我說:「沒想到徒步旅行竟然吸引那麼多在地人關心,我是一個和他們完全沒有交集的陌生人,但達悟族的朋友卻敞開心房接納我。」徒步旅行,讓人和人的心靠得很近。

同樣人和人近距離的對待,也發生在春天跟著大甲媽祖的遶境旅行裡。在讀研究所的友人小恩特別請假跟著媽祖徒步旅行九天,他說:「這不只是宗教旅行,更是感受台灣深刻人情味的旅行。」那九天的旅程,多半的時候都在下著雨,但沿途總有善心人士開放自己家的浴室讓旅人們洗澡,換件乾爽的衣服。更別提一路上都有信眾提供各式各樣的食物。小恩說:「走路很累,可是看到台灣人那麼慷慨、善良,心也變得好振奮。原以為會狂瘦一大圈,但善心人士提供的食物讓走路消耗的熱量都回來了。」
 

走進日常生活場景

因為是步行,所以可以見識到最真實的風景,不管喜不喜歡都必須繼續走下去。小恩就想起在九天的遶境旅行裡,有一天黃昏走到雲林土庫鄉間小路,鄉野的靜謐氣氛讓人的心情好平靜。他說:「如果不是一步一腳印的走這一遭,我從來不曉得台灣的小村莊那麼美。」

小布的蘭嶼徒步環島也是因為這樣的旅行方式,才會跟在地人、羊群與貓貓狗狗相互往來。小布回憶起走到野銀部落的時候,有個阿姨請她到傳統的達悟族地下屋喝飲料,跟她聊好多村子裡的事情,甚至讓她在地下屋睡一晚。為了回報阿姨的盛情,她煮了晚餐給阿姨一家人吃。小布說:「旅行真的很奇妙,早上還是陌生人,但下一刻就成了重要的朋友!」
 

最原始最深入的旅行

徒步是最原始的旅行方式,過往的旅行家多半是徒步走過千山萬水、發掘世界,不管人類再怎麼演進,雙腳依然是最可靠的交通工具。我們可以走得很慢很慢,慢到聽到交錯而過旅人的心跳;我們也可以走得很快很快,在疾行中聽到自己吁吁的呼吸聲。在徒步中,可以安靜的與自己對話;也可以放開感官,觀察周邊各式各樣的事物。

只要你有時間,沒有到不了的地方,這是最踏實的旅行。這個夏天,就走路上路吧!



黃麗如
文字工作者。信某個香港神婆看著命盤所云:「想要,就可以立刻擁有。」而忽略其他警語。行旅 70 多國,著有《酒途的告白》、《極南》、《醒來在地球的一個角落》。
FB 與部落格:享樂遊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