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蠻長一段時間,我們對於粉絲團的數字非常在意,甚至會把讀者們對於每一篇文章的按讚數當成是一個肯定我們的指標。對那時候的我們來說,這些數字是支持我們走下去的一個動力,但其實卻也是一個隱憂。因為在乎讀者的反應,讓我們曾經為了迎合讀者們的胃口而大量挑選一些很受歡迎的片子,所寫的心得也會刻意偏向容易引起共鳴的情情愛愛。
雖然站在經營者的立場來說,這個不能說是錯誤的方向,但我們的確多多少少還是違背了本心,也等於是間接的辜負了讀者們對我們的期望。
我們甚至曾經還有一度讓自己的心情被起起伏伏的數字給牽著走;按讚數多的時候就很開心,反應不好的時候就鬱鬱寡歡。後來經過了長達將近一年的時間,我們才慢慢成熟,也才漸漸學會不讓自己的心情受到這些外來的因素影響。但也是因為有過這一段經歷,才讓我們有了另外一個體悟:你真的不用太過擔心別人怎麼想。
許多讀者來信鼓勵我們的時候都會提到,對於我們能夠把一些他們認為是爽片、爛片的電影寫得引人入勝,甚至還會讓他們有衝動再去把舊電影找來看一次,去感受他們上一次看的時候漏掉的一些東西。但是有了上述的體驗之後我們發現,現在最讓我們感動的,其實不是讀者們對我們的認同,而是對我們分享的內容所提出的不同意見,或是根據我們所寫,進而延伸出更多的體悟。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曾經在分享皮克斯動畫【料理鼠王】(Ratatouille)時,和一位粉絲的互動。
當時我們分享的心得,是電影中那位嚴苛的美食評論家所說的一句話: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偉大的藝術家,但偉大的藝術家卻可能來自任何地方。
“Not everyone can become agreat artist; but a great artist can comefrom anywhere. ”
而一位讀者在看了我們的分享之後,做出了以下的回應:今天重新溫習<料理鼠王>,自己有些新的見解。小米自己幻想出食神與自己對話,我想食神就是小米自己的一部分,當他和食神說話時,其實就是與自己內心的對話。最後小米在急難時,對食神喊說:『我知道我自己是誰,不用你來告訴我!』
我從這裡了解到,其實有些事情我們自己心底明白,但卻忽略或是難於直視面對,小米直到最後都選擇了去面對並勇於行動,因此讓他們付出的努力發光發亮。除了非常認同這位讀者的見解,我們更對他因為我們的分享,重新把電影再看一次之後有了不一樣的見解而感到開心。
我們的目的,並不是想讓讀者們同意我們的想法,畢竟那只是一種觀點,讀者可以同意,當然也可以不同意。而只要讀者因此而去思考這部電影教了你的事,進而對人生能夠有一些反思的話,那才是我們想要的。
所以每一篇文章裡重要的不是我們說了什麼,而是你自己對於這部電影有什麼看法。我們只是一個啟發,希望能夠引起讀者們想看這部電影的興趣;透過用不同的角度欣賞,之後進而獲得屬於自己的,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知名電影部落客,同時也是一對愛看電影的夫妻。覺得人生就像一部好電影,有些劇情、有些浪漫,還有很多歡笑!獨特的風格,看似簡單的一兩句話,卻感動了超過 80 萬人。試著用不同的角度看電影,就可以從中學到一些人生課題;希望能和大家分享更多,那些電影教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