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考試是與自己比較的過程

孟恭大學就讀工業工程管理,畢業後曾在電子產業服務四、五年的時間。大環境不穩定加上產業變異大,電子業的人才更替相當快,企業被產業淘汰也是時有耳聞。
By 加分誌 2019/01/01 00:00:00

考取類科:107 年高考交通行政狀元
學歷:元智大學 工業工程管理學系
年齡:37
準備時間:1 年

107 年高考交通行政各科成績
科目 分數
國文 59
法學知識與英文 68
運輸管理學 97
運輸規劃學 55
運輸學 72
運輸經濟學 57
交通政策 52
交通行政 76
總成績:67.23(錄取標準:59.7)
 

產業汰變,在職準備

孟恭大學就讀工業工程管理,畢業後曾在電子產業服務四、五年的時間。大環境不穩定加上產業變異大,電子業的人才更替相當快,企業被產業淘汰也是時有耳聞。孟恭原先擔任三班制的早班生產管理師,負責排程規劃,下班時間卻越拖越晚,他打趣形容:「有時候下一班的同事都已經來了,欸?我怎麼還在上班。」考量到工作穩定性,讓他萌生投入公職的念頭。

102 年第一次參加國家考試,孟恭將目標放在交通行政普考。因為選擇在職準備,國考中雖有與主修相同的工業工程科目,但歷年開缺名額稀少,孟恭認為對比全職考生,自己的機會可能不大。相較之下,交通行政的考科包含經濟與管理,與過去所學相關,缺額相較穩定,因而投入交通行政考試。102 年考取普考後,孟恭決定先進入單位熟悉業務再投入高考,並在本次一舉奪得高考榜首。


 

穩紮穩打,融會考試與工作

兩次國考都是在職準備,孟恭選擇跟著補習班完整進度。從正課班跟著老師課程複習,題庫班加強重點的歷屆試題,總複習吸收老師彙整的時事題目,循序漸進的模式,孟恭認為準備考試已經非常充足。

除此之外,孟恭分享準備經驗時提到,交通行政的考科相近,不少科目可以共同準備。比如說運輸規劃與運輸經濟,因為運用到不少相同的經濟模型以及計算,而且都是重要概念,出題機率非常高,共同準備這兩個科目會更有效率。

而運輸學與運輸管理,具有基礎到深入的相承性質,從運輸學了解概況、運輸業別,接著學習如何管理運輸。他也說到:「像補習班老師上課時也都是混合著,老師主要是在講運輸學,但你已經可以寫運輸管理、交通行政的題目了。」

交通政策與交通行政則是要聚焦在未來的政策發展與改善。因考科偏重時事發展,資料蒐集的工作更顯重要。孟恭分享,交通部網站的政令更新,以及專家、學者發表的社論都是他會蒐集的重要資訊。也因為兩個科目的考題趨勢偏向靈活,常著眼未來政策問題及解決方式,孟恭又處在實務現場,準備起來更游刃有餘。

第二次準備國考,又是報考相同類科,孟恭第二次複習快速,主要針對不熟悉的部分重新準備。有過一次經驗,這次練寫申論題從考前兩周才開始,但更能掌握要點:「架構蠻重要的,就是要怎麼呈現,讓老師很快知道你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我會以公文的方式寫申論題,比如說我可能會先寫目的、法源是什麼,它可能未來會遇到的問題,後續法規要怎麼修改,有哪些優缺點,最後寫結論。」

孟恭提到自己在準備高考的過程中,並不會刻意切割工作與讀書。有了實務經驗再回頭了解課本內容,可以衍生許多相通概念,就不僅是死背課文或只有淺層認識。在工作的時候也思考目前執行的潛在問題,或許會成為未來的考題。他舉例:自己承辦客運業者運輸路線的虧損補貼,近幾年的考題剛好也偏重這一塊。
 

立定心中基石,為自己而讀

談到準備考試的心態調適,孟恭提到:「心中要有目標、有基石。知道投身公職的初衷是什麼、願景是什麼,才能夠有一個穩固的心。」他也補充,當初除了為了工作穩定投入公職,也是因為懷抱服務民眾,為民眾解決問題的初衷,才投入交通行政的國考。除此之外,孟恭強調:「我一直覺得考試是跟自己比,別人很強,可是別人是別人,你要去突破自己,想著今天的實力是不是比之前更強。」

不想為了考試而逼自己念書,從言談中可以發現孟恭準備國考的心態與大多數考生不同,吸收知識好像多了份淡然與自得。如同他說:「有時候可能進度沒有很好,但這個大綱我把它弄得很熟,可以牽引很多東西,把整體都弄懂。跟我坐在那邊四個小時,念完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念進去不一樣。念書逼自己幹嘛,你想要考上,跟自己比,今天念書有進步,都弄懂了,那就很快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