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ally Weng 圖/Shutterstock
關於內外向性格的刻板印象
如前文所說,內向性格經常被貼上的標籤,不外乎是偏好獨處、害羞怕生、抗拒社交場合等表現,而外向性格多半會先使人聯想到人來瘋、善於與人交流、開朗陽光等正向的形容詞。但當一個人同時具有害羞與善於溝通這兩種特質,這時候是不是會讓人產生混亂,他到底該歸類在內向還是外向的類別裡呢?
根據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提出的理論,內外向性格並非是兩個獨立的面向,而是類似於光譜,除了兩邊極端值以外,還包含中間混合區域的漸進式圖表,中間的區域被稱作「綜向」(Ambiversion),而大部分人的性格都落在這個範圍。即便人的能力會受性格影響,但無法單憑性格就判定一個人的能力高低,舉例來說,內向的人可以是善於與人溝通的,而外向的人也會有想要安靜獨處的時候。

內外向的三個主要分別
想知道自己的性格偏內向還是外向,可以透過以下三種自我檢視的方式來判斷。
刺激反應:對於外界給予的刺激,你會產生什麼樣的內在感受?例如在一個陌生的社交場合,你會因為要與不認識的人打交道而感到興奮、不排斥,還是焦慮、想逃避?
精力來源:什麼樣的情境能讓你在身心疲憊時感到放鬆?有些人與旁人交流必須「打開社交開關」,但在開關關閉的時候,他們才感到輕鬆自在;反之,有些人熬不過獨處的孤單寂寞,只有在與人交流時,才能感覺如同充電一樣恢復能量,哪一種紓壓的情境是你平時會選擇的呢?
認知的深度與寬度:通常內向的人傾向喜歡深入的體驗,與其和所有人都打交道,還不如專注經營熟識的幾個朋友圈就好;而外向的人則會對不同面向領域的事物感到有興趣,寬闊的交友圈才能滿足他們想接受較多外界刺激的感官體驗。
從這三點判斷你的性格特徵!
總結以上,大致可以透過環境、說話方式、認知來衡量自己的性格標準。內向的人比起可以認識新朋友場合,更喜歡獨處的時候;說話方式偏向三思而後行,而非想的同時一邊去做;認知方面則是更衷於內心的探索,外向的人則反之。若是這三種評斷標準的結果都沒有確切偏好的答案,那麼你屬於綜向型人格的機率相對的就比較大了。
雖然只透過簡單的幾項歸類,仍然無法百分之百的確定一個人的性格和所有面向,但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都各有其優缺點,能同時掌握這兩種特質的優點、且融會貫通的人,才是最能發揮出自身能力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