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一起才知道真面目!?找室友時需注意的重點

有人因為住一起而和陌生人成為朋友,也有人因為和朋友同住後反而成為陌生人。生活是最私密、最需要受保護的面向,如何挑到好室友、又該怎麼相處,才不會成為彼此的地雷?
By 加分誌 2021/11/02 00:00:00

文/LISA      圖/Shutterstock

大一入學前對於學校住宿、與室友相處總會有各種美妙的想像,或許你覺得可以跟好朋友好閨蜜一起住一定非常快樂,結果搬入宿舍、新住處後才發現是噩夢的開始。不論是選擇住校或在外租屋,人生的任何階段都可能遇到與室友相處的疑難雜症。編輯部根據Dcard、臉書的網友分享及個人經驗,想告訴你:如果可以自己選擇室友,有哪些方法判斷可以避免挑到雷室友?如果無法挑選室友,又有哪些地方可以注意,避免與室友之間產生摩擦呢?

與室友相處的三個基本原則

新生入住宿舍時,通常都是由學校統一隨機分配、無法挑選自己的室友,有人會認為這樣好壞全憑個人運氣,但其實有些事情能夠在一開始約法三章,隨著相處時間越長,再依照相處的習慣滾動式調整。以下幾個方法可以降低或避免室友之間相處的摩擦:

1. 把尷尬的事情都先約法三章:

每個人對於居家生活中介意的事情都不相同,例如:不喜歡關門甩門的聲音、不喜歡和別人共用餐具等,不講開自己忍得難受,講開又有點尷尬,還不如一開始就先說清楚。特別是房租、共同分擔的金錢、家事、生活習慣等,最好在一開始就和室友說清楚自己有哪些在意的事情,別人也能先知道有哪些雷點。

2. 理性溝通、別當悶燒鍋:

相處時難免遇到生活習慣不合的狀況,很多時候大家為了不傷和氣往往選擇隱忍,即使能忍一次、兩次、三次,同樣的事情反覆發生,相信很多人還是不能忍受的,最終導致不滿的情緒一次爆發。與其讓負面情緒累積在心底,不如在一開始以比較理性、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講明,彼此也比較容易調整。

3. 不容許非法、不道德的事情:

或許有些人覺得「只是借用一下別人的東西,應該還好吧」、「放在公共區域的東西應該可以使用吧」,雖然看起來並非嚴重錯誤,但在道德上不僅令人難以接受,不告而取在法律上已經屬於犯罪,不應該容忍成習慣。

找室友?從對話和旅行看出一個人的生活習慣

在外租屋自己一個人住確實不受別人打擾,不過有些人也喜歡有室友分擔房租、互相照應,想和自己感情好的朋友當室友,但不確定彼此的生活習慣,可以從「旅行」和「外宿」的時候觀察。通常外宿時就能注意到別人使用衛浴的習慣,例如會不會整理掉落的頭髮、盥洗用品會不會擺放得到處都是、垃圾或是生理用品的處理方式等;旅行則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金錢價值觀、願不願意互相幫忙、是否獨立,還有在緊急狀況下的反應。常常好朋友相約出去旅行,回來後各自對彼此都有抱怨,這樣的朋友或許就要思考自己適不適合和對方成為室友,否則長久相處下來最後反而撕破臉,不僅好閨蜜沒當成,還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朋友。

另一方面,如果是找自己不認識的人當室友,可以詢問對方的工作性質、作息時間,了解會不會和自己的作息衝突,另外討論到水、電、瓦斯等公共費用時,也可以藉機打聽對方家電的使用習慣或對公共費用的想法。

室友是一時,但朋友是一世

所有與人相處的原則都是「理性溝通」,而非「感情用事」。如果你是容易太過在意別人的人,比起長時間心裡累積不滿,最後一時將情緒發洩在對方身上,不如好好溝通、表達自己感到不舒服的地方,並且互相討論出解決方式,才是真正的相處之道。如果你是自主意識強烈、重視個人想法的人,也要懂得互相體諒和尊重。若能因為住在一起而成為朋友,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