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真的更省?廉價消費不如謹慎購物來得省錢

生活艱難,總是挑最便宜的買、捨不得花大錢的你,其實掉入了價格迷思卻不自知?省大錢花小錢的習慣可能反而讓你花更多錢?以下三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省錢反而不能只顧撿便宜。
By 加分誌 2021/11/02 00:00:00

文/LISA    圖/Shutterstock、Flickr@(shogo4406、familyfriends754)

對台灣人來說,買東西時看到「俗擱大碗」的商品,經常是毫不考慮就直接下手,而在快時尚、潮流的影響下,讓許多人也因為平易近人的價格捨棄了品質。日常生活中,服飾、3C週邊、日常用品、保養品等是我們最常使用、也最容易購買到的物品,種類範圍也從平價到高級昂貴都一應俱全。「明明就有便宜的東西,為什麼需要花大錢買更貴的物品呢?」相信你也一定有過這樣的想法吧!以下列舉幾點為什麼你該拋棄廉價購物的習慣,為自己買更好的東西。

便宜真的沒好貨 被價格犧牲的品質

對小資族來說,有時候覺得東西能用就好,買便宜或買貴也不會相差太大吧?那麼你可能忽略了背後的隱藏成本,花了更多錢卻毫無知覺。舉最簡單的例子:手機充電線,除了原廠本身會販售自家的產品外,市面上更能看到許多非原廠的充電線,有些是手機周邊廠商自行設計研發、經過原廠認證的商品,但也有些是不清楚製造廠商、供貨來源的物品。你可能曾在街道旁或夜市裡看過賣著毫無外包裝、一條100元的充電線,反觀原廠和其它認證品牌的手機充電線動輒500元以上,一定會忍不住覺得「反正都長一樣,那我還不如買便宜的」。

價格比較高一定有其貴的理由,對生產者來說,背後的成本包含了商品設計、材料選用、品質把關、合理的人力成本以及運輸費用。假設一個賣600元的Apple原廠充電線和一條100的雜牌充電線都是由同一個工廠製造出來的,憑什麼可以有6倍的價差呢?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品質的把關。Apple販售的商品都經過嚴格測試,只有符合品質管理的商品才能放在架上,那麼不符合品管的東西該如何處理?對製造工廠來說,只要還能使用,就會以便宜低廉的價格流入市面,一定也會有人因需要而去消費。這也是為什麼你在夜市買到的東西可能只能使用三次,線材容易破裂且接觸不良,過不久又要再換一條。

快時尚不如慢經典 價值值得歲月累積

H&M、Forever 21、ZARA等服飾品牌主打當季、快時尚的概念,帶動許多人對於穿搭有更多想像,也很容易看到某一種款式的服裝在當季大量出現,身上出現某項單品才代表自己夠「潮」、夠時尚。不過快速替換的服飾產業也被揭露平價背後的剝削、浪費和不環保,在快時尚退潮後,台灣反而掀起了一波「古著」風潮,但古著並不只代表某一特殊風格的服飾,背後更有重視物品價值的精神存在。

古著一詞來自日文,泛指已經穿過的舊衣服,然而有些品質不錯、保養得很好的衣物,經過時間的累積和傳承後,反而展現出不隨時代更迭而改變的價值。即使一般人難以將一件衣物好好保留數十年,但你在買新衣服前,可以先想過自己願意將這件衣服穿幾次?一年、兩年後是否還願意繼續穿著它?花幾千元買一件款式不退潮流、品質耐用數年的服飾,比起每年都買一堆幾百元、卻只能穿幾次的衣物,還來得更划算值得。

認真挑選的好東西 才願意珍惜

然而並不是買貴就代表買到好的物品,在每次購物前都先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想要、有沒有更符合使用習慣,比較每一個商品的品質後,找出你願意長久使用的東西,再花錢購買,才會更珍惜這件物品對你產生的意義。正因為是花費時間、心力和金錢買到的東西,人們才會更用心、謹慎地使用,也不會隨意淘汰。試著計算看看你一年花在重複購買平價衣物、包包、3C週邊的錢,是不是都能購買一個更有品質的好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