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一場你必須知道的氣候年度高峰會

也許你未曾聽過COP,然而幾項舉世聞名的決議想必你並不陌生,包含《京都議定書》和《巴黎氣候協定》皆出自於COP,每年COP的決議牽動著各國未來氣候方針的走向,更成為台灣政府與企業對於環境政策和產業發展的依歸。
By 加分誌 2022/03/02 00:00:00

文 / Jordan      圖 / Shutterstock

簽定《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後,COP隨之誕生

1992年聯合國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簡稱UNFCCC)旨在遏止全球暖化導致的負面衝擊持續攀升,並從1995年起,每年舉辦一次的公約締約國大會(Convention of Parties,簡稱COP)。所謂的締約國便是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國家,每年COP為各締約國提供一個談判磋商的平台,共同針對氣候變遷的應對提出討論,並審視每年各國的執行成果,以達到《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宗旨。第一屆COP,也就是COP1,於1995年在德國柏林舉行,2021年第二十六屆的COP26則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辦,而今年的COP27將由埃及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共同舉辦。

COP是國際重大氣候決議的搖籃

每年COP各國的討論結果都是全球關注的一大焦點,其中1997年於日本京都COP3中所通過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2015年在法國巴黎COP21中所通過的《巴黎氣候協定》(Paris Agreement)以及2021年在英國格拉斯哥COP26中制訂的《格拉斯哥氣候公約》(Glasgow Climate Pact)對於減碳制度上有著重大的進展。

1997年制定的《京都議定書》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補充條款,它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許多申明具體化,針對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六種溫室氣體,制定出明確的減量目標。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則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加強條款,它取代《京都議定書》,期望將本世紀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每五年在COP上檢討各國對減排的貢獻,並要求發達國家每年提供金援,讓開發中國家能夠應對全球氣候變遷、減少碳排放。

2021年的締約國大會COP26是在《巴黎氣候協定》通過後,首個檢討各國五年減碳貢獻的氣候峰會,也是美國重返《巴黎氣候協定》後的首次締約國會議,因此被視為「人類搶救地球的最後機會」。會後所發表的《格拉斯哥氣候公約》,也成為《巴黎氣候協定》之後最具影響力的氣候公約。《格拉斯哥氣候公約》針對《巴黎氣候協定》中的「全球碳市場」機制規則、形式和程序有了定案,讓各國在成本較低的情況下,更積極地達成減碳目標。除此之外,各國代表也同意開創獨立的機制,來保障遭遇能源轉型時,被迫經歷失業或其他負面影響的特定族群(例如:原住民)。

COP是台灣脆弱環境之下的防護傘

台灣是地狹人稠的海島型國家,全球暖化所導致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等問題將直接衝擊台灣人民的居住安全。台灣海平面上升的平均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倍。根據綠色和平組織調查,以現今海平面上升的速度,直至2030年,位在低窪盆地的首都台北市將有高達17%的土地面積遭受洪水的侵襲,其中位於市中心的台北車站也可能會面臨淹水危機。到了2050年,台灣恐怕會有超過2,000平方公里的面積遭到淹沒,受影響人數直逼300萬人。

極端的降雨對於名列世界第十八大缺水地區的台灣更是雪上加霜,即使每年總降雨量並沒有減少,但根據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報告指出,台灣北部總雨量增加20%、南部減少10%,「北澇南旱」趨勢顯著。

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史登(Nicholas Stern)預告,只要全球平均增溫兩度,全球經濟生產就會減少3%,未來十年全球經濟將為暖化付出七兆美元的慘痛代價。台灣的經濟高度仰賴進出口貿易,全球環境惡化除了導致台灣本土環境受到威脅以外,更將直接影響到台灣的經濟發展。綠色和平組織指出,台北市的GDP受氣候影響程度在所有亞洲城市中排名第三,僅次於曼谷和馬尼拉。

由此可知,台灣必須時刻關注世界的環保議題,避免讓自己淪為溫室效應底下的孤兒。台灣因為政治因素,一直以來都以非政府組織NGO的名義而非政府觀察員的名義參加COP,但台灣政府與企業還是積極履行COP國際公約應遵守的承諾,在氣候議題盡一份心力。COP提供各國一個平等開放的平台,針對氣候問題共同討論對策,每年推出的氣候協定成為台灣政府與民間企業的未來走向,與他國同為地球建構一道環境防護網。

台灣與COP齊心,打造零碳好環境

台灣目前煤碳消費量4年減少約400萬噸,燃煤發電佔比卻仍有45%。經濟部能源局則表示,我國能源轉型政策將「減煤」視為重要目標,欲使燃煤發電占比自2016年的45%逐步降到2025年的27%。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蔡玲儀更指出,目前《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在修法,將納入2050年凈零碳排。立法院更通過決議要求「中火2035年無煤化」,欲將我國最大的燃煤設施台中火力發電廠全面轉型為燃氣電廠。種種政策方針皆與COP「逐步減煤」的宗旨有一致的目標。

除了政府努力減碳,台灣企業對於地球的永續發展也做出了努力,國際組織「RE100」募集全球百家大型企業,加入的企業必須承諾到2050年之前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組織會員包括台積電、台達電、歐萊德等約13家台灣企業。

台灣青年長年參與COP,攜手捍衛自己的家園

台灣的青年世代對於全球氣候變遷的關切不落人後,每年「台灣青年氣候聯盟」代表團皆會前往參與COP。2021年的COP26,雖然最終台灣的青年特派員們無法進入會場,卻能透過數位媒介同步收看COP26的直播內容,並將COP26的第一手消息即時更新,期望優化台灣政府在氣候法案上的修法內容。與會的過程中,更與來自世界各地、同樣關注氣候議題的青年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誼。

氣候議題從來就不只是特定族群的責任,你我都能藉由自己的努力為地球盡一份心力,除了持續關心每年COP的最新消息、時刻監督國內政府對於氣候環境的最新舉措,從自己的食衣住行上著手,實施「低碳生活」,共創美好願景。